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冶金“国家队”华丽转身
2018-05-28 23:2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瞄准生态修复,冶金“国家队”华丽转身

2018年5月24日,俯瞰中冶南方设计与建设的光谷中心城海绵城市公园西苑公园。记者高勇摄

长江网5月2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谦通讯员马岚)近日,位于武汉龟山公园的仿古建筑计谋殿的改造施工已基本完成,即将以崭新面貌向武汉市民见面。计谋殿是武汉绝佳的长江观景平台,也是长江主轴的标志景观之一。以总承包方式实施该工程的正是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南方”)。

如今,像这样的城建项目已成为中冶南方的主营业务之一。作为一家有60多年历史的老牌央企,中冶南方2004年3月从设计院改制而来。经过多年发展,这个冶金行业的“国家队”已经改革转型为新兴产业的领跑者,业务横跨钢铁、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抛弃老思路,迎接新挑战;破除旧动能,培育新动能。在中冶南方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一次次突破固有边界,以创新驱动为抓手实现跨越发展。在新时代,中冶南方正立足武汉,放眼长江经济带,成为服务全国甚至全球的综合型工程公司。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后,中冶南方负责人表示,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间的关系,就是坚定走技术创新之路,一手做好传统钢铁工业的技术升级,引领中国钢铁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一手拓展非钢铁业务,形成钢铁、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三大主业鼎足而立的发展格局。

2018年5月24日,俯瞰中冶南方古田生态新城的修复工程项目,修复好的土壤已呈现绿色,该项目已成为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记者高勇摄

  抢占冶金关键技术制高点,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依靠技术创新,传统行业也能再迎发展新机遇。

中冶南方成长、壮大于我国钢铁工业扩张期,在前几年钢铁产能过剩的形势下,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巨大压力。公司意识到,只有以优势技术和差异化技术延伸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这条路上,中冶南方没有停止探索。“以前大部分技术要靠进口,现在95%以上的技术都能实现自主研发供给。”中冶南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盐酸再生工艺技术为例,钢铁企业冷轧酸洗会产生大量的盐酸废液,为了在国内突破这一技术门槛,中冶南方很早便开始盐酸再生技术自主集成和创新的研究。经过多年的研发,目前,公司的盐酸再生工艺技术及装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与国外公司同台竞技,先后为宝钢、武钢、马钢、日照钢铁等十多家客户,提供了30多套盐酸再生工艺技术和装置,取得营业收入近6亿多元,利润1亿多元,近三年盐酸再生工艺技术及装置在国内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

通过持续不断的研发,中冶南方在盐酸再生技术上产生30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该技术的专利保护网。在转型发展中,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先机和优势。

掌握了技术的“金刚钻”——盐酸再生技术后,这两年中冶南方在有色工业、资源回收领域的业务拓展,均取得了不俗进展。

2017年底,国内首台套自主研发不锈钢混酸废液喷雾焙烧法再生装置中试项目暨青山集团福建鼎信科技不锈钢混酸再生项目顺利投产。中冶南方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工程,一套混酸再生站从建成到投产历时仅十个半月,创造了国际上混酸再生项目建设周期最短的纪录,打破了国外公司在不锈钢混酸再生领域的垄断。该技术全面实现国产化,意味着可以为我国企业节省数十亿元的技术及设备引进费用。

前不久,国家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对中冶南方承担的首个国家863计划课题“冶金工业系统能效监测评估及优化控制技术与系统”进行技术验收。

通过承担国家863计划、集团“三五”重大科技专项、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中冶南方围绕钢铁行业节能环保开展了系统化的研究工作,并推进成果转化。其自主研发的转炉煤气干法除尘、高温超高压高炉煤气发电、系列化煤气柜、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等技术的应用转化,实现合同额达10亿元。

而这一切创新行动都是对旧动能转换最好的注解。

2018年5月24日,中冶南方古田生态新城的修复工程项目,现代化的土壤修复设备。记者高勇摄

  转向新动能,瞄准生态修复与治理

在传统冶金行业,中冶南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选手。在钢铁行业发展的黄金期,虽然只靠钢铁业务就能生存得很好,但中冶南方也看到了这种繁荣背后的危机。

伴随行业红利的释放,中冶南方抓住机遇,从最早单纯做工程设计,到后来试水工程总承包、设备成套开发,成功扩大了版图。另外,多年前布局的环保、城建等业务已开始发力,成为新增长点。所以即使前几年面对钢铁行业的“寒意”,企业也能泰然处之。

“最初拓展环保新业务可谓再创业,就分出去了20多人做,条件很艰难,内部的人才和技术条件、外部的市场条件都还没成熟,导致业务很难开展。”公司一位亲历者坦言,剩下的就是靠坚定的信念和对前景的信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当年环保业务20多人的团队如今已达上千人,一年营收30多亿,在固废处理、污水污泥处理、废气治理、环境修复、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俗业绩。

比如,在环境修复领域,中冶南方是国内第一批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企业,具备了污染场地调查到修复的全过程服务能力,承接了一批重点项目,其中原武汉染料厂生产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治理工程,是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启动的首个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2018年5月24日,中冶南方古田生态新城的修复工程项目,现代化的土壤修复设备。记者高勇摄

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武汉古田生态新城1135片项目,就是中冶南方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的一个缩影。该项目已成为长江大保护重点工程,中冶南方下属城建公司和都市环保公司共同承担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以及生态修复两个子项的建设内容。

对于古田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中冶南方主要负责对原力诺化学、无机盐厂、环宇化工及远大制药片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土壤修复量合计约为24.6万立方米。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的继续推进,未来,古田生态新城将被打造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从“城市锈带”变身为“生态新区”。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已成为共识。

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沿线重要城市,环保任务更是艰巨,这其中也将离不开环保企业的大力支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坚定了我们将环保业务培育成公司发展新动能的信心,我们将坚决配合打好环保攻坚战。”中冶南方主要负责人表示。

  发力城市建设,首创“综合设计”理念

一座钢厂一座城,钢铁工业的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专业领域多。中冶南方一直在思考利用横跨多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服务触角不断延伸,除了环保业务,还拓展成立了市政公司、自动化公司、信息公司等,不断加码新动能的力量。

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2016年6月,中冶南方酝酿实施了公司自改制成立以来力度最大的改革调整,构建起以钢铁冶金、能源环保、城市建设为主营业务的“3+N”业务发展体系,提出成为多业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程公司的目标。

在城市建设领域,依托改革开放初期支援深圳建设的技术底蕴,以及在钢铁领域积累的大型工程实施能力,中冶南方促成武汉市市政行业第一个总承包工程,以项目管理模式完成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工程建设推进任务。

针对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中经常存在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脱节等诸多问题,中冶南方开创性地提出了城市“综合设计”概念,打破传统市政项目的规划红线边界,克服基于单独项目设计带来的项目之间的矛盾以及项目局部特色和整体标准不兼容的问题。

而该设计模式已在全国第二个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光谷中心城建设中落地实施。

光谷中心城项目建设规模为36.18平方公里,综合设计通过“规划计划化、计划项目化”的路线,形成了光谷中心城三、五、七年建设计划。借助综合设计理念,项目内化了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生态智慧设计理念和标准,最终将形成“白天有特色街景、晚上有主题夜景;地上有特色街道、地下有综合管廊”的基础设施系统方案。

到2016年底,光谷中心城综合设计顶层设计已全部完成,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目前建设进展顺利。

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最终要依靠人才进行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中冶南方坚持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坚持骨干人才和核心技术团队的培育,确保研发与市场的快速对接。

引来人才筑平台,中冶南方建立完善了以国家钢铁能效优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为代表的多层次研发平台。以海绵城市建设为例,中冶南方组织编制了国内第一个企业版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编制完成了《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机制创新与探索(初稿)》和《武汉市海绵城市机制简本》,引领行业标准。

2018年5月24日,俯瞰中冶南方建设中的光谷大道高架桥。记者高勇摄

  抢滩海外市场,输出中国技术和标准

在培育企业发展新动能上,中冶南方还紧跟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重视海外市场开发,海外市场实现大跨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2017年,中冶南方新签合同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74%,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海外市场新签合同超过50亿元。在海外,通过在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设立办事处,招聘外籍员工,中冶南方加快属地化建设步伐,加大市场跟踪与多元合作力度。

去年9月,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耶弗拉兹集团项目投资战略论坛邀请了中冶南方参加,为俄方项目提供战略分析和解决方案。耶弗拉兹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之一,2016年产钢1350万吨,综合收入77亿美元。中冶南方签下该集团一家钢厂双通供货项目。

中冶南方驻俄罗斯代表处相关人员介绍,俄罗斯作为老牌工业强国,在管理和工艺上有着良好的基础,但近40年没有进行技术更新,而中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有实力和欧美先进企业同台竞争,“国际竞争很激烈,我们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做,用质量、实力和服务说话。”

除了开拓巩固俄罗斯市场,中冶南方还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上的其他国家。2017年6月,中冶南方获得越南顶尖钢铁生产企业——越南和发荣橘钢铁公司订单,合同总额超过1.7亿美元,项目主体为4座120吨转炉生产线,预计2018年底一期投产,全部投产后年产能将超过400万吨。

此外,中冶南方还承接了第一个海外全流程总承包项目——德信印尼350万吨钢铁项目,实现中国技术、标准、装备一体化输出的历史性突破,并成功进入欧洲市场,获得西班牙ACS连续热镀锌机组合同,实现中冶南方冷轧技术由跟跑向领跑跨越。公司目前承接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能源类工程也在海外,为印尼青山不锈钢有限公司火力发电二期350兆瓦工程设计。

凭借自主核心技术装备,中冶南方正引领中国钢铁产业技术装备走向海外。

目前,中冶南方海外客户已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俄罗斯、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多项重要工程。

在国内外多项业务的推动下,中冶南方营收稳步增长,去年实现营收70多亿,其中,三大主营业务占比超过九成,已彻底摆脱单一依靠钢铁业务的局面。今后的目标是营收稳定在100亿元以上。

中冶南方负责人表示,前路漫漫,在多元产业布局之下,在不断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理念下,中冶南方将以更大的决心践行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机遇完成“华丽转身”。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