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接力守护阿富汗国家宝藏 它们曾九死一生
2018-05-27 09:3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列展中最亮眼的当数金冠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

  骑海豚的厄洛斯金钩扣

  金踝饰

  盘羊金像

  嵌宝石金项链

长江网5月27日讯(长江日报特派记者高萌)流光溢彩的黄金王冠、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工艺精湛的黄金项链……“网红文物展”阿富汗国家宝藏展览火了。跨越5000年的阿富汗珍贵文物依次在北京、敦煌、成都展出,好评如潮。5月25日,她来到郑州,这是全球巡展的第22站,中国的第4站。

25日,长江日报记者专程前往郑州博物馆,带领大家一览这231件珍贵文物,并独家采访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员阿卜杜拉,为大家讲述这批曾经九死一生的珍宝在中国博物馆接力守护下,在华避难的故事。拉希米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如果这批文物不‘走出来’,全世界人印象中,阿富汗永远是战乱和恐怖袭击。当你看到这批文物,你会知道阿富汗原来也有历史,也有文化,也有艺术”。

今年4月,这批阿富汗国家宝藏在成都展出时,吸引了超过50万观众。这个数字大约是此前世界23家博物馆巡展中总参观人数的五分之一。

或许因为阿富汗人民身处沙漠和内陆,沙子和大地的颜色,让他们对黄金的色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执念与热爱。金器,是这次阿富汗展览的最大看点,包括造型奇美、巧夺天工的纯金王冠,工艺精湛的纯金腰带,以及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等等。

有现场参观的年轻人感慨,阿富汗国家宝藏的土豪金画风能“闪瞎”人的眼,“真是从骨子里钟爱黄金啊!”

历经劫难近40年,雇佣军最早打劫破坏文物

说起阿富汗,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它最直接的印象是战乱与贫穷。但事实上,阿富汗也有着灿烂文化和历史。

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邵学成一直陪伴阿富汗工作人员进行中国国内的巡展。他被称为阿富汗的中国“有缘人”,曾三次赴阿富汗实地考察文化遗址保护工作。

邵学成告诉长江日报记者,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阿富汗国内就失控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都不知道自己归属于谁,各种政党上台,变得太快了,所以造成了这批文物开始慢慢地面临一个危机:当地的军阀们、雇佣军、外国势力等总想着把这些东西抢走。“博物馆只是一个文化机构,没有军事力量,仅有的两三个保安完全没法守护。”邵学成说。

“本·拉登时期,在全球招募雇佣军,聚集阿富汗,这群人有枪,是最早打劫阿富汗珍宝的一群人。他们要买军火,没有钱,于是就去抢,贱卖文物。”邵学成说,他们对当地珍贵文物没有感情,为了利益,大肆破坏。

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消失20年的文物重返世间

这批正在中国避难的阿富汗国家宝藏,根据考古挖掘点的不同,被分为四部分,囊括了金器、玻璃制品、青铜雕像、象牙雕刻等奇珍异宝,勾勒出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世纪阿富汗多元文明图景,分别证实和诠释着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这批文物如果按照美元来换算的话,光保险费就需要12亿人民币。”邵学成说。

鲜为人知的是,为躲避战火和恐怖主义威胁,这些文物消失了20多年之久。守护它们的阿富汗人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才使得这批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重返世间。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始建于1919年,是阿富汗最大的博物馆,曾经拥有10万组以上的珍贵文物,1994年,被炮弹击中,顶楼毁于一旦。展览呈现的珍宝是阿富汗在上世纪90年代的枪林弹雨中保存下来。

“1985年起,这些文物分别被运到阿富汗中央银行的保险库、信息与文化部,还有的一直被藏在总统办公室里。”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员阿卜杜拉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正是因为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始终对文物的下落守口如瓶,熬过了武装分子的严刑拷打,即使昏迷也坚持不透露秘密,才成功阻止了武装分子的劫掠。”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希米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大门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一句铭文,‘文化存,国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现着我们无论如何都会保护我们文化遗产的决心!”

2003年,阿富汗政府在总统府办了一个小型的展览,“宝贝”得以重见天日。

由于战乱,阿富汗的许多原来的博物馆全被毁掉了,整个国家没有任何文化设施了。因此,这些珍贵文物只能在总统府临时展示。

在时任法国总统的帮助下,这批珍宝“乘”专机运往法国吉美博物馆,先进行修复,再展示。

阿富汗战乱频发,很多珍贵文物流离失所,阿富汗当下的环境不利于这些文物的保护。拉希米说,但中国的博物馆可以确保这些文物安全,要让这些文物在安全的地方展出。“中国人非常友好,而且热心、善良。中国有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的博物馆软硬件设施和专业的展陈设计,我们把文物放到中国来,不失为一种保护手段,很放心”。

从故宫开始,中国多家博物馆爱心接棒

2006年起,这批珍贵文物开始在世界各地巡回展览,足迹走过了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

2017年3月,故宫博物院接纳了这批阿富汗的珍宝,举办了《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特展。阿富汗这批文物在中国的“守护接力”也从故宫展出后开始了。

按照原计划,这批宝藏在2017年6月17日故宫展览结束后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展出。但是芝加哥大学意外取消了展览安排,如果他们找不到下一个展览的地点,那么这批宝藏将被迫回到动荡的阿富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积极与全国各文博机构单位联系,在中国境内组织巡展,守护这批人类文化遗产,也为国内更多观众提供了解这批世界珍宝的机会。为了避免这些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因安全问题或文物保护条件问题遭受损失,国家文物局与故宫博物院协商,决定让文物暂存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阿富汗驻华使馆等部门接触,探讨在华巡展来保护文物的可能性。

此后,重庆东岭艺术品有限公司获得了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在华办展的授权,一手策划阿富汗国宝在中国国内的巡展。

25日,长江日报记者专访到重庆东岭艺术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舸。他坦言,“故宫首次展出后,反响热烈,很多中国人关注。但故宫展出的时间太短了,于是我们决定,在中国接着做下一站。”

故宫首展后,这批阿富汗珍宝第二站来到敦煌,接着是成都,郑州是中国国内第四站。

链接>>>

  如果有机会,希望来中国更多城市

按照计划,郑州展览结束后,这批文物拟前往深圳的南山博物馆展出,深圳展览在11月份结束后,将于12月份赴湖南省博物馆展出。“我们会根据国内每个博物馆实际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档期、意愿来进行接洽。”策展的严舸说,“我也去过湖北省博物馆,因为档期的客观原因,这批文物没能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非常遗憾。”

25日,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拉希米透露,“有可能接下来在中国只剩下最后一站”。按照目前规划,阿富汗国家宝藏在中国展出的时间只是今年一年,“明年要看阿富汗考古协会和议会的意见,看能否继续在中国巡展。如果有机会的话,希望来到中国更多的城市。”严舸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之后的计划正在协商和沟通中。但无论在哪,阿富汗的宝藏,是丝绸之路的宝藏,更是世界文明的宝藏,全世界都要好好保护。”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在探讨建立国际文物避难所的机制。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已在推动中国国家博物馆设立中国首个“国际文物避难所”。2017年6月,刘玉珠在洛阳表示,鼓励中国国家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文物避难所”网络建设,勇于承担国际义务。

本版图片由长江日报特派记者高萌 摄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