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5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陈奇雄)黄陂区天河街一位老人请人给自家挖鱼塘,意外挖出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已从墓中挖出瓷器、玉器等精美陪葬品50多件。
72岁的江义勤是黄陂区天河街大兰村小江湾村民,平时喜欢阅读考古与历史方面的书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一定了解。
江义勤说,今年4月9日,他请人开着挖掘机来给自家挖一个鱼塘,“挖着挖着,突然从土里挖出几十块青砖”。他拾起几块砖一看,觉得应是古砖,砖下面的地里应该有古物,马上让挖掘机停止作业,并打电话向公安部门与文化部门报告此事。
4月10日上午,武汉市考古所、黄陂区文化局、黄陂区文物管理所的多位专家,赶到现场察看,发现砖的侧面多饰有忍冬纹,一致认定青砖所在处下面埋有古墓葬。因该古墓已暴露出来,所以应进行抢救性发掘。4月15日,考古人员进入现场,发掘古墓。
5月17日,在该古墓发掘现场,武汉市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墓葬位于小江湾北部一处不积水的向阳岗地上,是一处土坑竖穴砖室墓。该墓由墓道、封门、甬道、排水沟、墓室及左右耳室组成,全长10.3米、宽6.2米,墓顶已垮塌,结构不详。
考古人员在墓道近封门处发现一处盗洞,尽管被严重盗扰,但墓室内仍残存较多随葬品。截至5月17日,已从该墓中出土陶器、瓷器、银器、玉器等文物50余件套。
因出土材料匮缺,考古人员无法了解墓主人的准确身份,但根据墓葬规格及较为丰富的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出自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世家大族”。根据出土器物及墓葬形制判断,考古人员认为,该墓应为一处南朝中晚期墓葬,距今1400多年。
中国古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习惯。现代人通过研究古代墓葬的形制与墓内的随葬品,就可以反推出墓主人活着时的社会地位,还原出当时当地的社会面貌与生产力水平,及了解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与葬俗。武汉市考古所通过对该墓葬的发掘,为现代人研究南朝时期武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及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责编:李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