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时英先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记者胡胜 摄
长江网5月16日讯(记者胡胜)“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在茶园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圈,通过生态圈的天敌来灭虫害,少用化肥农药慢慢到不用化肥农药。”5月15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媒体团参观时木茶厂,85岁的肖时英先生面对记者侃侃而谈。
肖时英先生原来是云南省普洱市茶树良种场技术室主任,退休后自己开设了时木茶场,继续钻研植茶技术。他在茶界被称为“云南无性系茶树良种之父”,民间也有人称他为“台地茶之父”。
1953年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肖时英不远万里来到云南省茶叶科学研究所勐海基地从事茶叶科研工作。此后六十余年,一甲子的时间,肖时英共培育了七个普洱茶良种,栽种千万亩,造福无数茶农和爱茶的消费者,也让云南的茶叶品质稳步提高。
茶园标准化示范区 记者胡胜 摄
1992年,退休后的肖时英又和妻子自掏腰包,在思茅区大寨租赁土地130多亩作为“试验田”,开展茶树生态种植的系统性研究和模式创新。
“国家现在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我们也是要在这样的发展理念基础上去发展茶叶,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茶树依旧可以健康生长,还保持了生态环境。”在家门口的茶山上,肖先生指着一片片试验田对记者介绍说。
在肖先生的茶园里,茶树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肖先生尝试在茶园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来解决茶树的病虫害问题。“用农药不仅会把一些害虫的天敌误伤,导致害虫的天敌越来越少,还会提高害虫耐药性,结果只能用药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肖先生开始尝试主动引入害虫天敌来制衡虫害,在茶园引入鸟雀和蜘蛛等害虫的天敌,同时在茶园散养土鸡,效果立竿见影:“比如散养土鸡,40多种害虫都要在茶园土里产卵繁殖,土鸡可以把其中20种虫卵当食物,而且鸡在里面啄,用爪子划,很容易破坏虫卵生存的土壤环境。”
除了病虫害的防治,肖先生还先后完成立体茶园开垦、多品种组合种植、茶树不同修剪方法、茶园间种林木、茶园铺草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控等多种试验研究,首创了新型“立体生态茶园”绿色茶园生产模式,该模式有效解决了茶叶“丰产不丰收”、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难题,使茶叶产量提高了近一倍,并被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在全省范围内迅速推广,截至2017年12月,在全省的技术推广应用229.66万亩,生态茶园改造完成后通过(中国、欧盟)有机认证15.64万亩,国际雨林认证4.16万亩,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33.98亿元。
“我就是想给人看看,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一样能够有好茶,甚至比你用农药化肥的茶还好!”肖先生笑着对记者总结了自己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