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现场讲解摄影技巧
长江网5月15日讯 长达2小时的讲座,笑声阵阵,不时有摄影爱好者拿起手机记录课程内容,以免遗漏重要信息。15日,湖北省首届影像文化节摄影微课堂举行,现场的摄影爱好者们几乎全部听完整场,课程结束后还主动与老师互动,大家纷纷表示“干货满满,收获颇丰”。
作为湖北省首届影像文化节的活动之一,摄影微课堂的举办受到参赛者们高度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现场受邀的参赛者,均为500名初赛入围者,他们不仅领到活动参与奖品,也获得与重量级摄影大师现场交流互动的机会。
2小时的课堂时间,全国知名纪实摄影家、武昌首义学院客座教授胡伟鸣,用600多张图片案例、技术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做主题为“用镜头开掘生活之美”的讲座,分享自己的摄影技巧和心得。
胡伟鸣说,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宏大视角的作品层出不穷,也催生一批“爬楼党”,他们从高楼的视角来“看”城市的新面貌。但是,不能够做单纯的“爬楼党”,一定要有独特的视角和立意,这需要不断地学习。他举例说,曾经参加一位外国摄影师的作品展,老外眼中的黄鹤楼,是用的“哈利波特”式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
“老师,如何让照片出彩?”“运用好影像语言,融入自己的感悟,才能让照片出彩。”微课堂上,现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谈及现在朋友圈时代,照片成为分享生活重要载体,如何拍出让人动心的照片。胡伟鸣说,要有激情,关注生活走心、选取拍摄角度“出新”,瞬间精美形式新颖,才是朋友圈分享核心。
对于女孩子们关注的“如何拍更美”内容,胡伟鸣也有干货分享,利用镜头透视关系、角度和美姿,扬长避短,拍出最靓上镜照。本次摄影微课堂,长江日报采用线上线下双平台方式,错过了线下课堂的市民,可以通过长江日报新媒体平台回看微课堂内容。
》》参赛者的故事
新生代武汉人用镜头
讲述城市变化
“武汉这些年,变化惊人,身为见证者,尤其自豪!”在15日的微课堂中,除了老武汉人外,以彭浩为代表的新生代武汉人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尤其强烈。
生于80年代的彭浩,成长于孝感,在大学时考入武汉高校,毕业后便留在了这里。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万千留汉大学生中的一员,新生代武汉人。“从我毕业,留在武汉发展时期,正是城市同步快速发展的时候。”彭浩介绍,他2006年毕业参加工作,留在光谷,当时的光谷还并非如今这样繁华,光谷步行街的开通、地铁2号线的建成,带给居住在光谷的市民的不仅是便捷,还有生活的期望。
彭浩说,身为工科男,所学并非摄影专业,由于兴趣加上情感,闲暇时光特别喜欢拍摄武汉生活与城市的景色。“2002年与摄影结缘后,我爱用镜头记录下美好生活,尤其是城市发展变化的美景。”彭浩说,本次参加比赛,带来的两幅作品都与江城标志性内容有关:长江与电视塔。“目前我的电脑里精选了将近1万张关于武汉生活与建设的照片。”彭浩表示,摄影不用数量取胜,关键在于背后所表述的意义,希望有更多的新来汉发展或者老武汉人,都能通过他的镜头,感受到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资深摄影人
“见证”武汉桥都“成长”历程
“从长江大桥到长江二桥,再到现在的技术更先进的桥梁,可以说我见证武汉桥都的成长。”15日,资深摄影人韩昶光告诉记者。
在他30多年的摄影生涯之中,对武汉桥梁的关注可谓无处不在,他的镜头拍过长江大桥、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月湖桥等。“生活在桥都这座城市,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景灯光下,桥梁靓丽风采不减。桥梁让交通更加便利,不同的桥梁造型,体现建桥技术含量的提升,展现武汉整体建设发展的成就。
韩昶光曾经拍过一张长江二桥的照片,还在几个比赛之中获奖。从汉口江滩的一处小景观之中,远远望向长江二桥,展现微观与宏观的不同之处,也展示桥梁的独特视角。不管是解放公园里认真看书的老人,还是城市里最新建成的市政工程,都是韩昶光镜头下的“主角”。现在他更关注人文、自然风光的题材,感悟生活的点滴。
现在关注摄影的人越来越多,韩昶光说,湖北省首届影像文化节的举办很及时,“无主题”的方式打破比赛的常规,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扩大参与者的层面,可以增加作品数量,那么自然涌现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记者龚萍 赵歆 通讯员王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