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参加湖北汉源一家亲阳光行动的汉源小朋友齐声说:“谢谢湖北亲人!” 本报资料图片
汉源县原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86岁的雷兆元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汉源二中孔子像前,师生们以特殊的方式表达对武汉人民的感激之情 特派记者何晓刚 摄
最美“武汉大道”成汉源县旅游新景点 特派记者 何晓刚 摄
长江网5月1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胡义华 陈勇 华智超)86岁的雷兆元,是汉源县原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得知武汉记者来访,雷兆元老人早早守候在4楼阳台上,远远地招手。“你们好,你们好!”一进门,老人忙不迭地倒茶,“武汉人是我们的恩人,是我们的亲人哪!”
最初让老人对武汉人印象深刻的是,地震发生后,湖北省眼镜协会会员多次来给汉源人民配眼镜,并为受灾贫困家庭捐款。当时,得知眼镜商户受损严重,而且一些中小学生也需要视力普查,武汉精益眼镜等多家门店派出工作人员,来到汉源,走山路,在临时安置点为群众免费普查视力,并赠送眼镜。
“我们特别感动。在为我们检查视力过程中,武汉眼镜店的工作人员得知有贫困的受灾群众,马上又挨家挨户捐款。我们有人送给他们水果吃,他们坚决不要,或者执意要付钱。”说着说着,雷兆元老人潸然泪下,双手合拢,放在面前。
援建开始后,对口汉源的恰恰是湖北、武汉。因为爱好摄影,雷兆元老人每天带着相机,在各个工地拍摄武汉人援建的场景。“武汉援建的工作人员,挂着工作牌,在工地上忙忙碌碌,我必须要摁下相机快门。”老人说,虽然不知道援建人员的名字,但一定要谢谢这些热心人,“让汉源人民世世代代记着这些好人”。
在老人拍摄的一栋尚在搭建中的活动板房旁,悬挂着红色条幅,上面写的是“感谢武汉市委市政府及武汉人民对汉源灾区人民的支持关心”,工人满头大汗搭建着板房。在湖北省就业援助汉源县现场招聘会上,老人也用镜头定格下武汉爱心企业招人的场景,“不仅出钱出力出人帮助我们,还为我们提供岗位,这是全方位服务啊!”老人说。
汉源县“武汉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七帮贫困大学生交学费”助学金发放仪式,老人也记录了下来,“武汉人捐给每位贫困孩子5000元学费,雪中送炭。”武汉建工集团工人、湖北省新华医院医生,一一在老人镜头中定格。甚至看到援建工地上带“鄂”的车辆,老人也用镜头记录下来,“还是那句话,我不认识你,但我要谢谢你”。
担心照片时间长了会毁坏,老人将记录武汉人援建汉源的5000多幅照片,分成16个文件夹,保存在电脑里。记者在老人的电脑中看到,“萝卜岗援建”“助学”“招聘会”“眼镜行业帮扶”等,分类很清晰。
老人还请人将照片刻录成34张光盘。“我怕在电脑中丢失,这样多一个备份”,老人说,“这可是见证武汉汉源情谊的照片,丢不得!”
环卫工简建蓉:
最美“武汉大道”成旅游新景点
4日28日上午11时,经过汉源县武汉大道龙潭沟一号桥时,汉源县环卫工人简建蓉放下手中的扫帚,直起腰走到桥边,对着汉源湖深吸了几口气。
“真美!”她忍不住赞叹。对面,青山碧水;桥下,枇杷、黄果柑开满山林;道路两边,紫荆花才谢,红艳艳的三角梅又爬上枝头。
简建蓉原本是汉源县河南乡农民,4年前儿子到汉源二小上学,全家人一起搬到县城。丈夫跟人做生意,她应聘当了环卫工,负责武汉大道二段的路面卫生。这段路全长约1公里,因为植被茂盛,落叶不断,扫一次要四五个小时。她每天早上5点钟就开始打扫,抢在中午人多前把道路打扫干净。
这两天风大,落叶很凶,扫一段路,简建蓉会休息一会。每次经过大桥时,她都会特地到桥边站一会儿,看看风景。这些年,到武汉大道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有来此跑步锻炼的当地人,也有到此游玩拍照的外地客。大家都说,这里是汉源湖的最佳观景台,是汉源最美的大道。这让负责打扫这条路的简建蓉很开心。
时任汉源县援建办主任万国刚:
七级地震波及,武汉援建项目无一受损
十年过去了,曾经受灾严重的汉源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农业县城,如今已变成繁花似锦的现代城市。
当年的汉源县援建办主任万国刚,现在是县政协副主席。他说,是武汉的无私援助,使汉源得以灾后迅速重建,“跑步”进入现代化城市。
投入5亿元,对口援建20万平方米居民住房、汉源二中等6个项目,2010年5月12日前完成。时间紧、工程量大,作为武汉援建的对口联系人,当年的汉源县援建办主任、现在是县政协副主席的万国刚亲眼见证了武汉建设者的无私奉献。
汉源县萝卜岗是一个岩土结构的山岗,盖房子必须将桩基打穿碴石层,扎到岩石上才行。
德馨小区是万国刚负责验收的援建项目之一,由武汉建工负责完成,12栋居民楼全部建在岩石上,桩基最深要打21米。
每天巡查工程进度,万国刚都会从德馨小区开始,到德馨小区结束。无论他是早上7点半到德馨小区,还是晚上12点从德馨小区离开,都看到武汉建工项目负责人黄德明带着工人在忙碌。时值盛夏,一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上面白花花一片。万国刚劝他们休息一下,但大家摆了摆手说,“工程不等人”。
8个月,12栋居民楼拔地而起,经过验收,质量过硬。后来,万国刚也住进了这个小区。2013年,芦山地震,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的汉源县震感强烈,而武汉建工所建的德馨小区12栋楼房无一开裂。经彻查,此次地震,武汉援建的所有项目均完好无损。
“在汉源,武汉速度、武汉质量有口皆碑!”万国刚说。
居民曹培蓉:
幸福生活从“武汉造”开始
4月28日上午8时,一袭白衣的曹培蓉,带着65名同伴来到汉源体育馆练习太极气功。当天是他们的第一堂练习课。
59岁的曹培蓉住在武汉大道边,因为太极拳打得不错,被大家推为当地太极拳协会副会长。
每天早上8时到9时,到社区体育活动中心活动活动胳膊和腿,或找个地方打打太极拳,这样的生活,曹培蓉已坚持多年。
“我的幸福生活从‘武汉造’开始。”曹培蓉说,并列举出两个理由,一是她住的房子是武汉人援建的,二是她经常去锻炼的地方——富林镇社区体育活动中心,也是武汉人援建的。
曹培蓉说,她曾因为房屋问题与武汉人有过接触,武汉人守信用,做事实在,给她留下很深印象。
2009年10月,刚搬进新房的曹培蓉,发现墙角有条不起眼的裂纹。她通过县政府与武汉施工单位取得了联系,一位姓林的女负责人二话没说赶到汉源,花了一周时间,请人将她家整个厨房的瓷砖敲掉,挖开墙体,铺设钢筋加固,将裂纹填平,令她心服口服。
汉源县汉正街希望小学校长刘庆:
农村小学多学科成绩跃居全县第一
汉正街希望小学与汉源县城隔湖相望,前身为汉源县麦地小学,2008年灾后由武汉出资75万元易址重建,更名为汉正街希望小学。
4月29日下午,学生放学后,校长刘庆接受了记者采访。
她告诉记者,原来的麦地小学位于富林镇山沟,是一所学生成绩不太好、仅有百人的乡村小学。2011年,该校易址改建为汉正街希望小学的第二年,县教育局将她和一批年轻有为的老师调入该校,使该校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改观,学生人数逐年递增。至2017年底,该校多个学科成绩跃居全县第一,学生人数达230余人。
如今,汉正街希望小学已成为汉源县著名的农村小学,该校过半学生来自外乡,不少是从山上慕名下来的彝族学生。
刘庆住在萝卜岗,现在每天上班开车,半小时路程,所见都是武汉援建后汉源的发展和变迁。从她的三楼办公室向外望去,就是萝卜岗的美景。去年,该校作为考点,有周边学校老师来监考,称赞这里是汉源新城的最佳观景点。
学校虽然是武汉援建的,她却没去过武汉,全校师生几乎都没去过武汉。但是每年新生入学,学校都会开展感恩教育,告诉新生:我们的学校是武汉援建的,武汉有个汉正街,我们的学校就是以这条街命名的。“希望有机会到武汉去看看,也看看汉正街。”
果农穆成平:
欢迎武汉亲人来我们这里吃黄果柑
55岁的穆成平是富林镇人,现在每天都在武汉大道一侧靠近汉源湖的地方,为9分地的黄果柑树修剪枝头,只为今年有个好收成。
武汉大道靠近汉源湖一侧,几乎全是果农种植的果树。远远望去看不到人,走近才会发现果农都在忙碌。“修剪后,黄果柑会长得更好。我们这里日照时间长,气温温和,水果很甜的。”穆成平一把钳子在手中翻飞,熟练地修剪枝头,果园也是他家收入之一,他还有其他打零工的收入。
穆成平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已经参加工作。这片黄果柑园,原来是一片岗地,后来政府推平后开始鼓励果农种植黄果柑,已经7年了。每天,他从家里步行来到果园,穿过武汉大道上的黄角树、大叶榕树、小叶榕树,特别赏心悦目,“美啊,在这条大道上怎么走都不觉得累”。
穆师傅说,眼下在汉源正是樱桃上市时节,黄果柑则在秋冬丰收。他希望武汉亲人都来汉源看看,“我们这里的水果,无污染,口感好,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