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5月1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音乐才子王希翀新书《我的时间里住过你》9日晚在湖北大学举行首发式,并别出心裁以舞台剧形式呈现书中故事。已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教师的他对记者聊起了他独特的创作理念:不会配乐的大学老师不是好作家。
大唐知己生死不渝,滚滚红尘爱恋离合……每个故事都有背景音乐二维码扫描欣赏,将读者带入沉浸式阅读体验,这就是王希翀首创的音乐文学。郭敬明的《迷藏》也是音乐小说,与这本《我的时间里住过你》有何区别?“他是一个故事配一首歌,融合感并不是很强,我的音乐不是随便的一首歌,而是做的配乐,和书里的场景是符合的,就像电影配乐一样,对我们的阅读情绪是非常好的烘托,让阅读变得更立体。”王希翀出身于音乐世家,这样的跨界从小练起,“小时候做过一个练习,看一本书写一个读后感,这个读后感是一首曲子。从那时候起,我就对这种创作很感兴趣”。
在象牙塔里长大,现在又回到大学做老师,书里那些奇奇怪怪的故事,雪原护林人、父子情仇……这些题材从哪里来?“我创业七八年,遇到了很多困难,说出来都是故事。还有我考博路上的各种艰辛,我在北京做电影配乐,下大雪找不到房子,和一个乞丐聊了大半天,这都是我人生中非常有意思的片段,得到了很多故事的灵感。”
此前王希翀也出过半自传体音乐小说《挥霍年代》,读者对这部书里的音乐评价挺高,为什么不干脆让音乐的归音乐,文学的归文学?“从创作本身来讲,我音乐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文学的,我希望把我的故事和人物呈现得更丰满。电影的蒙太奇画面给人恍惚感,不断制造震撼效果,但文字你可以快,可以慢,也可以停下来想,想象空间很大,我们用音乐去填充它,这个感觉更好。”
感知力,王希翀称这就是音乐文学的价值所在,也是他的兴趣所在,“现在是一个重塑感知力的年代”。他曾带领自己的唤醒花园团队为烧伤患者举行治愈音乐会,进行音乐治疗。“我不是专业做音乐治疗的,只是想开发音乐功能的可能性。在阅读上,音乐可以带来情绪的引导,对故事的强化,阅读音乐文学作品就成了一个舒压的过程。别人说我一会儿写书、一会儿作曲、一会儿当大学老师,一会儿做音乐课程,其实这都是我围绕人的感知力的作品。你作为一个个体,无论是在读书还是感受生活,一定是围绕感知存在,个体才会存在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