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返乡创业故事 楚剧《乡里乡亲》压轴戏曲艺术节
2018-05-07 22:07: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5月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视频制作张小莉)5月7日上午,黄陂罗汉街伏西村的留守老人们一起在村委会的小院子里观看武汉楚剧院新编现实题材楚剧《乡里乡亲》的片段演出,边看边呼过瘾。这是《乡里乡亲》剧组开展“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下基层体验生活的首场演出,也是这部大戏的片段首次对外亮相。5月11日,该剧将作为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剧目在武汉剧院首演。

《乡里乡亲》聚焦新农村建设

新编现实题材楚剧《乡里乡亲》由编剧张德法根据陈应松小说《夜深沉》改编,剧本于2016年获第二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奖,并入选为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全剧讲述了一个关于“返乡、创业、致富”的故事:年关将近,生态养猪场老板范梨花正准备给全村乡亲宰猪分肉,不料养猪场土地承包人隗三户突然返乡,要求收回土地经营权……除了返乡致富的话题,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等热点问题都在《乡里乡亲》中有所涉及。同时,《乡里乡亲》从音乐唱腔到舞台美术,都洋溢着浓郁的湖北农村风情,展现了一幅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画卷。

编剧张德法介绍,作家陈应松在原著中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回乡的人却难以融入家乡,读过原著的观众必然对隗三户是心存同情的;而楚剧《乡里乡亲》将隗三户放在了反派的位置,增加了他与乡里乡亲们的戏剧冲突,使全剧更加好看。

《乡里乡亲》的导演、武汉楚剧院院长王文华认为,楚剧源于乡野,生活气息浓郁,剧种的特点和《乡里乡亲》的主题很契合。在创作过程中,该剧的音乐、唱腔部分注重楚剧的原汁原味,也运用时代的审美品味来打造,舞美、服装和人物造型并不是全部“写实”,而是更加艺术化、更唯美;“作为楚剧人,聚焦农村现实生活,也是希望为推动新农村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青年演员下乡体验“接地气”

《乡里乡亲》于今年3月开排,担任主演的大都是青年演员。

王文华说,剧组组织系列下乡演出,就是要让青年演员们实实在在地体验生活。“现在的青年演员们大都生活在城市里,对农村生活一无所知。新时代的农村人应该是什么样,他们无法想象。我们组织演员到农村来,感受到这里的人、这里的生活气息,回去后琢磨体会,对他们的成长也有帮助。”

在剧中扮演女主角范梨花的青年演员邓雅倩是“90后”,和角色在年龄、身份差距很大,“这个女人豪爽、热情,心中有大爱,不到村里来实地感受,很难把握这个角色。”

青年演员余维刚在剧中扮演“隗三户”,他表示,演员们在学校学的是身段、唱腔,大多演的是传统戏,表演很程式化,而《乡里乡亲》是现代戏,要在舞台上呈现“新农村人”的形态,确实有一定难度:“我常常去街上观察那些农名工等活儿,看他们怎么说话,今天我们来到村里也感受到很多,回去后我们会将这些体会再搬到舞台上,让表演更接地气一点。”

5月11日起,《乡里乡亲》将作为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闭幕式剧目在武汉剧院连演两场。王文华透露,剧组也特意邀请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们前来观演,希望能听听青年观众们的想法,再对《乡里乡亲》进行打磨、提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