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24月24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任艳丽)4月24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举行武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研讨活动,不少心理老师反映,初中生普遍存在青春期不适应、易焦虑、不自信等心理健康问题,各种现象多与手机瘾有关。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于2017年10月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青春期适应,以及问题行为、困惑、复原力等方面对七年级的近6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普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青春期适应方面得分最低。“他们特别容易与父母发生冲突,而冲突往往因玩手机而起。”心理老师杨慧表示,“目前,手机上瘾是初中生最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学生因成绩下滑,父母限制他使用手机,从而与父母发生冲突。也有学生片刻不离手机,下课玩上课也玩,手机被没收后,甚至采取“手机不还我,就不来上课”的过激行为。“每个年级都有5-6名这样比较极端的学生,手机瘾也引发学习成绩、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杨慧说。
针对初中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发动同伴的力量,全校42个班,每班2名心理委员,组建“红心闪亮同伴互助团队”,每月统一培训。每天观察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小事件进行同伴互助,对没有好转的情况记载心理周记薄,心理中心根据记载做个别辅导建议,并做出全校学生心理状况反馈报告。
八(15)班的心理委员小吴曾处理过一件与手机有关的心理问题。有个学生因为手机坏了不能玩而郁闷,在学校时总是心不在焉。小吴站在他的角度谈心,表示手机坏了确实是件郁闷的事,但无聊的时候不一定非要玩手机,看看课外书,提升自己的知识量,也是个很好的选择。小吴做心理辅导时,对自己也是一种疏导。“我自己也很依赖手机,但帮助同学解决有关手机的问题时,自己也豁然开朗。”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心育处主任罗新珍介绍,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一个发育的“暴风骤雨期”,由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环境、角色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加上面临新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孩子对各种变化并不适应。学校通过培训心理委员,用同伴互助的方式能够将很多小问题化解,同时心理委员在心理服务中透露出了助人之后的快乐和幸福,实现助人与自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