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进驻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信访积案复杂,他在制度创新上做文章,找来25名专家组建人才库,建立“专家研判”机制;投资4.4亿元的项目受阻长达半年,他带领全组持续攻坚近一年,反复协调,屡次深入基层和山区工地一线,救活了这个濒临流产的电力项目。
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十一组组长袁朴,坚持将制度创新和执行攻坚相结合,既适发巧力,又克难攻坚,面对市里下发的151件积案,带领全组率先百分之百“案结事了”。
“土地面积占全市四分之一,人口占全市八分之一,街乡场合并后仍有近20个”,去年2月,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十一组进驻黄陂后,组长袁朴深知当地信访积案的复杂性和化解难度。为了在9月前全部办结第一批87件信访积案,袁朴选择在巡查督办制度创新上做文章,组建囊括了20个领域的25名专家的“人才库”,建立“专家研判”机制。
“异地多年打拼修起来的房子在旧城改造中得到的补偿过低,怎么办?”黄陂区一村民何先生在邻市打拼安家自建小楼,后在旧城改造中认为补偿过低,多次上访。该信访积案因为涉及省内两地,控稳和化解的难度相当大。巡查组按照“三到位一处理”原则,组织研判,认定其诉求合理,并针对何先生的具体诉求,多次请专家进行专题研判,在政策范围内积极调处,为其争取最大权益,最终化解积案。何先生为此专程回到黄陂老家,对巡查组、区政府、街道办表示感谢。
“仅靠制度创新还不够,事情还是要人来做,没有执行力和意志力,制度再怎么创新也只是个空架子。”在袁朴看来,解决问题,最重要的还是靠“脚板”。巡查组进驻黄陂区伊始,就接到了国家能源集团的上门求助,“投资4.4亿元的项目再不开工,就要‘流产’了”。
国家能源集团投资的武汉市黄陂区刘家山风电项目,由于周边景区和村民一直阻挠开工,区里个别部门认识不一致不敢担当,停滞半年迟迟无法开工。“这是块硬骨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啃!”袁朴带领着巡查组,开始了近一年的攻坚。
袁朴迅速带领巡查组调查了解情况,与黄陂区委主要领导沟通,达成共识,深夜11时接区长电话获全力支持,与区政府分管领导反复磋商,明确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原则;不畏山区路远和各种恶劣天气,带领巡查组多次深入基层和山区工地,“有一次到现场协调已是傍晚”。
至今年1月初,项目全面恢复施工。3月19日,第一批巡查工作结束的前一天,袁朴也不忘督查施工成效,他与巡查组同事冒着雨雾天气重回施工现场,了解施工进展,“单程都花了近两个小时,好几次都感觉走不动但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袁朴带领的巡查组持续近一年的密切跟踪协调服务,让国家能源集团深受感动,3月26日,国家能源集团将一份近1500字的感谢信送到了市委、市纪委、市巡查办:“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十一组抓铁有痕、勇于作为的工作作风和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责任意识,真正践行了武汉市委提出的打造最优投资环境、让武汉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城市的发展战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