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屏 通讯员侯庆)专注研究女性防弹衣,经常一个人关在实验室通宵打“枪”做测试,生产出的防弹衣、防弹头盔等军用警用产品卖到了沙特、约旦、阿富汗、巴基斯坦、智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35岁的武汉纺织大学女老师杨丹的成就很传奇,求学经历更传奇:她是文科生,本科学比较文学的她,毕业时却考进英国名校读工科类的纺织专业硕士,最后还拿下了博士学位;在国外时,她还一边学习一边创业,25岁的时候就赚得第一桶金。
“人生就是有挑战才好玩!”杨丹说,每一次“跨界”都令她兴奋,也激起她全力以赴挑战新领域。
文科女生考国外工科硕士,原因竟是伊拉克战争
杨丹是江苏常州人,常州是中国的纺织名城,杨丹的父母都在纺织厂工作。“我很小的时候,我爸爸的厂就开始跟外国大厂做生意。有一次,来了个大单子,但他们英文都不好,单子后来被请来的翻译撬走了。”杨丹说,也许是因为这件事,她潜意识里觉得英语很重要,再加上爱写作,高中时她选择了文科,高考时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的比较文学专业。
亲戚们都很奇怪:独生女杨丹为什么不学纺织、接爸爸妈妈的班,而是学阳春白雪的比较文学。“其实我奶奶就是英语老师,家里很看重读书,爸妈年轻时没读到什么书,就希望我多读,读什么倒无所谓。”杨丹说,她从小有主见,大学专业是她自己选的,认为涉及中西方的比较能开拓人的眼界。
大学时的杨丹像名苦行僧,经常是6点起床读英文,学到晚上11点才睡觉。决定转学纺织则是受了两个刺激:在她读大学的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国内纺织业由此获得了蓬勃发展,但到她快毕业时,以比拼价格为主的低端技术的中国纺织类产品,已经逐渐在国际上失去了优势;再加上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杨丹经常在学校食堂里看到关于战争的电视新闻,可怜的难民、残破的废墟令她内心震动:我是否应该做些更实际、能够建设国家的东西?还是去学纺织吧!
胆大的杨丹凭自己优秀的本科成绩、GRE分数去申请世界名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纺织专业,竟然被录取了。“我自己也很惊讶!他们难道是觉得我很有趣?”杨丹说,拿到OFFER后她就去家乡的纺织工厂实践,看各种中英文资料;还从高中数理化课程开始补起,一步步学到纺织学界姚穆、陈晓刚等大牛的著作。
彻夜打“枪”测试防弹服,研发达人毕业回国先创业
到了国外,杨丹的挑战又开始了。
首先是不少教授的英文听不懂。虽然杨丹是学英文的,但学校里那些巴基斯坦裔、印度裔教授的英文却特别难懂,她于是把录音笔放教授的讲台上,录下课程回去重复听。
接着是工科基础的薄弱进一步暴露。别人都是纺织专业出身的,杨丹却是半个门外汉,像染整等基础课程,不仅数学公式多,还都是英文写的,对她这个前文科生来说,难度可想而知。
怎么办?老老实实补。杨丹和学霸们做朋友,向别人学习,24小时开放的曼大图书馆成了她的据点。“在那里你会感叹,牛人太多了。19世纪的一个牛人,不到20岁就拿到了博士学位,他的论文有400多页,现在看还很有价值。我经常激励自己,今后我的后代要是想我了,也可以到曼大来借我的论文看。”杨丹说。
慢慢地,杨丹能考到全班第一名了。国际三维纺织品方向的专家、华裔教授陈晓刚很欣赏这个女孩,邀请她加入他的团队做三维高性能防弹材料。“这又是个新挑战。其实我知道,我专业知识不算扎实,但我的多学科背景使我在研究创新上有优势。”杨丹说。
陈晓刚则这样点评自己的得意弟子:“人们过河时往往想到要架座桥,但杨丹不一样,她是在河中间放几块石头、跳过去,但是跳的过程中可能会掉进河里……我喜欢她跳的想法,也帮助她不落水。”
令导师欣赏的还有杨丹的勤奋——研究防弹材料需要不停用枪弹做测试,杨丹经常为了一个数据,自己一个人关在实验室里打靶、调整、测试、分析、再重复,通宵达旦几天,不搞清楚不罢休。
2011年,杨丹博士毕业回国,令导师都没有想到的是,她没有选择高校或科研院所,而是回到了家乡办企业、做防弹产品。“之前我做学术研究,都是踏着巨人的肩膀前进,我想换个方向歇一会。”她说。
这也许与杨丹来自商业名城的基因有关。在英国读博时,她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已经开始创业,做纺织品国际贸易。从第一次见英国客户不到1分钟被拒,到后来她一个人坐火车跑遍英国“追逐”客户,通宵工作做商业文案更是常事。杨丹凭自己的努力和创意打动了外国客户,25岁,她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纯利润50万元人民币。
让防弹衣既挡子弹又舒适,女企业家进大学研发3D款
2011年博士毕业后,杨丹入围江苏省博士集聚计划,创立公司。利用当初在英国创业时积累的人脉,短短几年内,她就将防弹产品等军用警用装备,打入国际市场。目前她的客户遍布沙特、约旦、阿富汗、巴基斯坦、智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国内公安装备上的市场也在逐步打开,经济效益达2000多万元。
2016年,已是成功女企业家的杨丹再次跨界,这回她离开了家乡江苏,来到武汉纺织大学任教。
来这里,一是因为在恩师陈晓刚教授的穿针引线下,武汉纺大与曼彻斯特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陈晓刚教授被引进为湖北省“楚天学者”,团队里还有多名从曼彻斯特大学引进的老师;二是因为她“想大学了、想做科研了”。
“我怀念在大学时跟一帮志群道合的朋友们,为了一个自认为很有意思的学术问题去争论或者去验证。我也喜欢跟年轻的大学生们一起交流思想,他们的想法新鲜而富有创意,我往往会获得不同的视野去看问题。”杨丹说,在得到的同时,她也想为大学做点什么:“跟一般刚博士毕业就直接进学校的年轻教师来比,我可能具有相对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商业运行经验。在教学上,我可以带给学生们一些具有实战经验的纺织产业界工作经历,可以为他们事业规划作出一定的指导;在学术科研上,我具有几年直接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产业化运行经验,反过来更能促进实际产业运用的科研的研究和发展。并且我自己在商业运行中,更感觉到科技的力量。中国的纺织行业要强大,就必须要不断研发新的产品,继续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然,杨丹还在继续研究她的老本行防弹衣。只不过,她的目标更高大上了:用3D材料来做3D防弹衣,做出真正的活动时随身形走的“软猬甲”而不是过硬过厚、让人穿着难受、影响机动性和作战效率的传统2D防弹衣。
至于为什么专做女性防弹衣?“女性身体曲线明显,为她们做高适体性三维立体防弹衣,难度更高。如果三维女性防弹衣能做好,男性防弹衣更不在话下。”杨丹笑说,在三维防弹衣这个领域,她可没有歧视男同志的意思。
2017年被评为湖北省“楚天学子”,目前《基于结构优化的三维柔性防弹织物弹道冲击性能的研究》项目又入选201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示,杨丹信心满满地表示,现在三维防弹材料研发进展不错,“一两年后就能推出一体成型的3D防弹衣了,到时不仅穿着舒服,防弹性能也会比原来提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