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小提琴家张瑛发新专辑"学琴路上更需要全情投入"
2018-04-02 22:3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4月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张瑛,在回到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任教后,最近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瑛琴 小提琴奏鸣曲作品集》。4月2日下午,张瑛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她计划推出一个关于小提琴作品集的系列,展示的不仅仅是高难度技巧,还会演奏更亲民的曲目,为推动武汉古典乐的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新专辑演绎“共性与个性”

张瑛是80后,地道的“武汉伢”。她3岁开始学琴,2007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8年,2015年获辛辛那提音乐学院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张瑛成为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的老师。

2013年底,张瑛曾与美国著名钢琴家Rohan De Silva合作发行了个人的首张专辑。此次,张瑛发行第二张专辑《瑛琴 小提琴奏鸣曲作品集》,更注意“共性与个性”的融合。专辑演绎了贝多芬的《A大调第九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克努采”》和德彪西的 《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新专辑同步在QQ音乐、网易云等音乐平台进行发布。

“贝多芬的作品对音乐性要求更严格、技术更规范,在音乐的想象力发挥方面空间并不大;德彪西的这个作品,展示更多的是个性、更为自主的表达。”新专辑更适合“学院派”的老师和学生去欣赏,“可能在技巧难度上偏冷门,有点担心老百姓理解不了。”张瑛计划将来发行一些亲民曲目的新作品,让普通观众也能听懂,“譬如《流浪者之歌》等。”

  学琴路上,更需要全情投入

在学琴的路上,张瑛也吃过“苦头”,“我每天练琴的时间保持在8个小时。”回忆起求学的经历,张瑛表示,国内的要求非常严格,她吸收了很好的技术营养、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在国外求学,更多的是想象力的培养。

成为一名小提琴家,天赋和勤奋哪样更为重要?张瑛感叹,“任何人没有全情投入都不会成为天才”,但是“演奏小提琴并不是埋头苦练,而是要动脑筋、双手去施展心里的感觉,才能掌握成功的窍门。”

张瑛说,她在美国学习时,曾经对于古典乐中的“大路货”并不“感冒”。回国教学后,张瑛发现,大家对于古典音乐的接受有一个过程,“以前喜欢拉难的、快的曲目,来展示技巧难度;现在,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如果要打动别人,并不仅仅要靠技术,还有情感、情绪的投入,以及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

这些学琴路上的收获,张瑛希望现在能够融合在教学中,让更多的孩子有所触动。她和同学一起成立了“太平洋泛美钢琴三重奏”组合,在全国都有巡演;她喜欢演奏也热爱教学,“普及高雅艺术、古典音乐,让更多的人接触小提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热爱小提琴、热爱古典音乐的人们。”在武汉,张瑛带着自己的学生,走进社区、中学,去为孩子们近距离演奏古典乐,“现在很多孩子都沉迷手机、游戏,让他们了解古典乐,生活也能更加积极、正面一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