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贸区11个月新增企业逾万家 几乎个个“精品”
2018-04-02 10:51:00 来源: 长江云

长江云讯 4月1日,湖北自贸区迎来挂牌周岁“生日”。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一年来,湖北自贸区不断深化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截至2月底,武汉、襄阳、宜昌三大片区共新增市场主体10697家。“11个月新增企业7875家,个个都是‘精品’。”武汉片区管委会改革创新局局长钟复平说,释放改革红利,既要看企业数量,更要看投资质量。一年来,武汉片区吸引美国半导体设备、科大讯飞、上海联影、小米等重点项目,一批世界500强项目、“互联网+独角兽”企业落地,全力推进国家存储器基地,华星T4、天马G6等重大项目量产。

数据显示,武汉片区已引进10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个,50亿元至99亿元项目5个,知名企业第二总部项目20余个。华星光电T4从签约到开工仅用74天,天马G6项目主厂房从土方开挖到结构封顶仅用123天,不断刷新“光谷速度”。

襄阳片区,突出自身特色定位,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现代物流等产业,引进一批重大项目。飞龙跃江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扬子江汽车集团,一期投资29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厂;骆驼集团与克罗地亚的“名片”里马茨汽车公司合作,研发生产全球最先进的电机、电控产品。

截至2月底,襄阳片区新增市场主体1079家,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2个。“自贸区已经有了40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包括3家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十分显著。”襄阳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武义泉透露,到“十三五”末,以襄阳片区为核心,襄阳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达到50万辆。

宜昌片区,则聚焦高端服务业。一年来,吸引阿里巴巴国际站、宜贸通、全橙通等外贸龙头企业,以及天津东疆跨境电商、鄂贸平行进口汽车、进口商品分拨中心等平台项目落户,引进全国知名服务众包网络平台猪八戒网,推动众多创意、智慧、技能转化为商业服务;引进君达人力资源产业园,吸引50家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中介、培训等服务。

宜昌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浩表示,到2月底,片区新设立企业1743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95个,协议投资总额353亿元。(湖北日报)

  另据长江日报报道:

  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四项制度性成果获全国推广

4月1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挂牌一周年,据悉,截至目前,武汉自贸片区207项改革事项,已完成或基本完成124项,其中,2017年度110项重点工作,已完成九成。以制度创新为引领,武汉自贸片区初步形成改革创新实践案例40多项,4项制度性成果获中央认可全国推广。

下载一个“政务助手”手机APP,就能通过人脸识别实现工商、税务、社保等业务远程办理,这个APP已成为很多去光谷办事的市民手机里的标配。这一成果,被前来视察的国家领导人点赞。武汉自贸片区“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的改革创新实践向全国推广,获得首届湖北改革奖和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另外,国地税合办营改增试点作为国税总局案例拟在全国复制推广。

武汉海关的“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先出区后报关”等2项创新措施,入选全国可复制推广的创新案例。据介绍,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是极具武汉特色的创新实践,作为长江中游城市,需要结合内河运输实际,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这项创新举措,运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确保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严格监管的同时,让企业传输数据和前端卡口采集数据自动比对,触发卡口自动抬杆放行货物,极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第三方评估认为,这项措施是内外贸江海联动的突破性举措,有利于武汉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

“先出区后报关”这项措施也为企业大幅缩短通关时间,过卡口最快仅需6秒。据测算,新模式下每票货物减少通关时间约18分钟,每票降低企业运输成本约150元。

除向全国推广案例,武汉自贸片区“企业股权转让登记远程核实”等6个改革试点经验,“构建科技金融体系服务创新创业”等6个创新实践案例,已报送湖北省自贸办,拟在省内复制推广。

目前,全国已有11个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试验田、压力测试区、开放新高地”,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看是否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制度性成果。武汉自贸片区自贸改革创新局局长钟复平介绍,作为第三批自贸试验区,除了复制已有改革创新经验,更要结合实际探索改革新路,一边学一边干,融合创新。

据介绍,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已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片区挂牌一年来改革创新实践进行评估,通过横向、纵向对比,客观了解工作实绩,评估报告预计将于4月中旬完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