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立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2018-03-30 09:33:00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 陈会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日前,我省建立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3月29日,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汉召开,吹响重振“戏码头”、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嘹亮号角。

重温历史,武汉乃久负盛名的“戏码头”

追忆往昔,中国近代文化史和戏曲史上,武汉是京沪津之外久负盛名的“戏码头”——

发生在楚国(荆州)的“优孟衣冠”历史典故被戏曲界公认为是戏曲的开端,荆州人优孟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祖师爷。

湖北是京剧的娘家。湖北的汉剧和米应先、余三胜、谭鑫培等代表性人物,对京剧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戏曲剧种348种,湖北就有32种,约占1/10,剧种数量仅次于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位居全国第五。

集聚最好的戏、最好的角儿、最热闹的剧场、最有水准的观众,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周信芳、马连良等京剧名家,粤剧名家红线女、越剧名家袁雪芬、评剧名家新凤霞等都曾经来武汉“闯码头”。

还看今朝,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湖北主动作为、积极担当——

中央、省委高度重视。省委将“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写入党代会报告,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强省的重点工作内容。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意见》的通知,提出积极争取“建设全国戏曲演出中心、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武汉基地、全国青年京剧人才培养基地、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四个“国字头桂冠”。《关于繁荣发展湖北文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湖北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相继出台。

省委宣传部为召集单位,建立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一项项具体措施“保驾护航”,迎来戏曲发展、文艺繁荣的新春天。

  扎扎实实抓,十项重点工作在行动

感受到老百姓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渴望,全国人大代表、省黄梅戏剧院党委书记张辉说,平时送戏下乡,老百姓都是带着盒饭来看戏,“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消费的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俊分析:“全省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已进入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快速释放期。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将是一个有力突破口,带动全省文艺繁荣兴盛,促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

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2018年将有哪些“大动作”?3月29日联席会议公布十项重点工作。

深入推进戏曲进校园。组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1万场以上,实现年度全覆盖。

加强重点戏曲剧目创作生产。省直和武汉市重点扶持20部戏曲剧本、创排10部戏曲剧目、推出1至2部全国有影响的戏曲精品。

开展戏曲专业人才培训。包括与中国戏曲学院合作举办湖北省戏曲编导人才高级研修班,建立10个戏曲名家工作室等。

加强戏曲后备人才培养。包括支持武汉音乐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办戏曲本科专业方向等。

加强戏曲院团建设。包括推进谭鑫培大剧院建设前期工作等。

举办戏曲文化活动。举办10项省级以上重点戏曲文化活动,实现“月月有大戏”,筹备纪念陈伯华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

加强戏曲传承研究。在武汉市艺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戏曲传承发展研究中心。

建设中国地方戏曲“像音像”工程武汉基地。

加强戏曲电视推广,做好湖北卫视开办戏曲电视栏目前期工作。

培育100个重点戏曲群众组织,举办戏曲票友交流展示活动等。

一点一滴抓,朝着“全国一流”挺进

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戏曲传承发展中心,老百姓能得到哪些实惠?

以今年为例,就有10项重点戏曲文化活动。如,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小分队全年开展惠民演出,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全国戏曲名家名段邀演活动,“夏之风”“秋之韵”东湖戏剧惠民展演周,省楚剧艺术节,第三届湖北艺术节,2018年全省高校戏剧展演,全省戏曲进校园集中展演等。目前,这些重点文化活动均已拿出具体举措和进度安排。

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戏曲传承发展中心,还要在哪些方面久久为功?“建议加大阵地建设力度,建立剧院与学校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推进戏曲后继人才培养。”“建议打造流动剧院、网上剧院,影响90后、00后这一批年轻人。”“建议狠抓现实题材精品创作,丰富传播手段,扩大戏曲艺术影响力。”

来自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单位的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明确工作方案,狠抓落实,力争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工作一年一年有进步,为新时代文艺繁荣兴盛作出新贡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