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警予中学师生来到湖南溆浦县的“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学习。特派记者 彭年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5日讯 今年5月1日是向警予烈士牺牲90周年纪念日。3月19日,武汉市警予中学联合长江日报面向社会征集有关向警予烈士的史料,用于该校烈士纪念馆改造。征集活动迅速获得各方响应,湖南溆浦县“向警予同志纪念馆”表示,馆内展出的40多件实物可供复制、翻拍;江岸区教育局表示,该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向警予烈士纪念馆将浓缩江岸的“红色基因”;原武汉市妇联研究室主任袁青将她珍藏的20余件关于向警予的资料移交给长江日报。这些尘封史料和物件,今后都将在警予中学内与大众见面。
一九一五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的作文。特派记者 彭年 摄
向警予家乡协助复制40多件珍贵手稿
溆水河畔,青堂瓦舍。坐落于溆浦县城繁华地段的向警予同志纪念馆,在湘西群山环抱中岿然而立。纪念馆展出实物40多件,包括向警予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以及从事革命活动撰写的文稿、书信30余件。
“在溆浦,向警予的革命事迹和精神被代代传扬。家乡人都因她而感到自豪。”纪念馆馆长刘蓉华表示,得知警予中学多年来坚持清明祭扫,开展红色研学,传承“警予精神”的信念令人感动。为此,该馆将为警予中学烈士纪念馆改造提供大力支持,帮助复制、翻拍展出实物,用于丰富展览内容。
刘蓉华介绍,1915年,年仅20岁的向警予所写的10篇作文保留了下来,这些文章文笔流畅,字迹端秀,内容针砭时弊,尖锐泼辣。老师给她的每一篇文章评分都是最高的“甲上”。“把这些实物复制到武汉,将让更多学生感受向警予青少年时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要做一番大事业的决心。”
妇联专家提供向警予战友“原声带”
在得知武汉警予中学校园内的烈士纪念馆将正式启动改造后,原武汉市妇女联合会研究室主任袁青第一时间联系长江日报记者,将她几十年来珍藏的20余件关于向警予的资料移交给长江日报。
袁青告诉记者,受全国妇联委托,武汉市妇联1978年展开对向警予的资料收集和研究,袁青便是工作小组成员之一。此后,袁青担任市妇联研究室主任一职直至退休,始终在收集关于向警予的资料。
袁青回忆,因当时条件简陋,工作小组抱着一个硕大的收录机,辗转武汉、北京、湖南等地,沿着向警予的足迹,采访了当年向警予的战友、家属等很多人,其中包括张金保、陈恒乔、陈修良、陈春和等。目前,袁青手上还保留着部分采访磁带。
袁青还转交了部分关于向警予研究的出版书籍及影像资料,其中包括1995年,武汉市妇联出版的《向警予——传记·纪念与回忆·论述·资料》,这是目前国内研究向警予资料最齐全的书籍。她表示,这些尘封史料和物件终于有机会和大众见面了。
校园纪念馆浓缩江岸“红色基因”
武汉市江岸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区内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议会址等39处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如今的警予中学所在地,就是当年向警予牺牲时的余记里空坪刑场。
今年2月底,由江岸区委区政府、长江日报共同编著的红色校本教材《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首发,其中《“警予精神”永放光芒》一章,记述了向警予从法租界巡捕房被引渡给国民党军阀之时,向警予仍大呼口号,向武汉群众高声演说的动人场景。警予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校将跟随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还原向警予从被捕到慷慨赴义的历史之路,筹拍红色课本剧。
《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共分五个章节,讲述30个经典红色故事,其中既有八七会议等标志性历史事件,也有50万民众献金抗日等众志成城的历史画面,还讲述了向警予、夏明翰、董必武、项英等革命先辈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段革命先辈的奋斗史。”警予中学校长王洪明表示,烈士纪念馆改造之际,学校将充分发挥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尽可能真实的还原这些“革命大事记”,为学生和社会大众生动还原先烈们的革命理想和精神风貌,力争将警予烈士纪念馆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向警予烈士纪念馆相关史料征集联系人:邓记者
征集热线:15271884942。(记者邓小龙 李翌 通讯员乐钢 贺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