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七旬蔡正仁张静娴详解全本《长生殿》
2018-03-17 22:07: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蔡正仁。记者许魏巍 摄

  蔡正仁(左)和张静娴(右)接受媒体采访。记者许魏巍 摄

长江网3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娟)正在武汉剧院上演的昆曲《长生殿》,观众要欣赏完全本必须连续观看四天,演出长达十个小时。而在其中第三本《马嵬惊变》中扮演唐明皇、杨贵妃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蔡正仁和张静娴,都已经年过七旬,这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极为罕见。蔡正仁和张静娴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介绍,十多年前推出全本《长生殿》时是“赌一把”,现在备受各地观众欢迎,却依旧不敢懈怠。

当年“赌一把”成就经典

上海昆剧团此次来汉演出的全本《长生殿》,被誉为最接近洪昇原作的版本。蔡正仁介绍,这个版本本着尊重原著的原则,从原著50出里挑出36出精华,其余的10多出也“捏”在戏里:“整整43折戏连演四天,可以说是《长生殿》问世三百年来最恢弘的版本,也是中国戏曲舞台上最大篇幅的演出。”

最早的全本《长生殿》于2005年排演,蔡正仁时任上昆团长。他介绍,全本的策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各方质疑:“大家都说,让观众有耐心连着看四天,怎么可能?我心里也有点嘀咕,想着就赌一把,如果真没人看就去跳黄浦江。等到演出,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了,连看四天的人大有人在。现在想想,有时间有兴趣的人可以连看四天,没时间就看一本、两本,或者因为看了一本两本觉得不过瘾,四本都看完了。”

当年首演时,《长生殿》一口气连演20多场,十多年后复排,又成为上海大剧院2017年戏曲类演出的票房冠军。蔡正仁表示,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首先是因为剧作本身:“任何时候,有质量的戏都是能吸引观众的,再加上强大的演出阵容,像这次来武汉就集合了昆曲‘五班三代’的三个唐明皇四个杨贵妃,都是最好的阵容。这么大的容量,从文字到声腔全面的展示,这种机会也是不多见的。”

在《长生殿》的43折戏中,有《惊变》、《埋玉》等传承数百年的经典,也有根据剧本创作的折子:“这些折子都是从剧本里拎出来‘捏’在一起的。现在很多戏搞大投资,布景很讲究舞蹈很讲究,唯独戏不讲究,这种倾向要不得。再怎么创新,不能丢掉剧中的艺术特征,不能出格。”

“唐明皇”“杨贵妃”越演越难

比豪华阵容更不多见的,是蔡正仁、张静娴这一对年过七旬的搭档。在昆曲界,蔡正仁有着“活唐明皇”之称,《长生殿》已经唱了64年,而张静娴的“杨贵妃”也演了59年,两人当年学戏时都从《长生殿》里的折子戏开蒙。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两人不仅对这出戏充满了情感,也不断有新的领悟。

张静娴说,《长生殿》是昆曲旦角的必修课,要演好“杨贵妃”难度并不小:“ 杜丽娘是个纯真少女,而杨贵妃是个成熟的女性,她能赢得唐明皇的心不仅靠漂亮,更多靠的是智慧。她吃醋,她的真情,要演得可信可爱,让观众理解和同情,而不是在‘作’。演员要进入这种意境,演到耐人寻味,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同样,蔡正仁爱说的一句话是“初学三年,名满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是老先生说的,戏都是越演越觉得难,觉得难了才开始进步。我们最早学戏时的教育是帝王没有真情,可唐明皇如果没有真情,《长生殿》就演不下去。这部剧里他们的感情历经波折,分开、重逢,再生离死别,有了前面的感情基础,最后一出出的追悔莫及,才能感人。”

此次《长生殿》的阵容汇集了黎安、吴双、沈昳丽以及“90后”卫立和蒋珂等众多演员,也让两位老人感慨:“明年我们还能不能上台演出真难说,但有了这些演员,昆曲就不会失传。”

  张静娴。记者许魏巍 摄

武汉“戏码头”令人刮目相看

蔡正仁说,在各个剧种中,昆曲虽然拥有戏曲界最年轻的观众,有“昆大班”到“昆五班”整齐的演员阵容,但这并不代表着昆曲就可以高枕无忧:“目前昆曲依然还属于小众艺术,老生、花脸等演员还很缺乏,容不得半点松懈。”

早在三十多年前,蔡正仁和张静娴就分别来过武汉演出。蔡正仁还记得,在人民剧院演出时是夏天,晚上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人。“武汉观众非常热情,这里历来就是戏曲大码头,我的师娘李蔷华多次跟我提起过,你们一定要去武汉演出。我来了好多次,亲眼看到京剧、昆曲在这里很有市场,没想到这次一别十多年还能和武汉观众见面。” 在张静娴的记忆里,当年坐着绿皮火车背着铺盖卷儿来武汉演出,不仅因为这里有好吃的热干面和三鲜豆皮,还有大师陈伯华等优秀的汉剧、楚剧同行:“我们对武汉总是刮目相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