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修复地下既有管道 地大教授推动这项技术产业化
2018-03-17 14:4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活动 记者周超 摄

长江网3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肖娟)3月17日,2018年第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专场活动上,“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项目以2000万元的金额签约。

记者了解到,该技术成果的持有人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马保松,他将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和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地下管网及大型地下结构非开挖修复加固专用高性能水泥基修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据悉,马保松教授是非开挖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主编国家行业标准2部,参编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6部,先后参与了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港珠澳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科研攻关。

武汉中地大非开挖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孔耀祖博士介绍,非开挖修复技术是采用专用的技术、装备及材料,在不开挖或小开挖的前提下对地下破损管道等设施进行快速修复,修复后的管道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30~50年。修复施工在实施过程中不干扰城市交通和居民的正常生活,是一项环保型高科技新兴产业,其中专用装备和修复材料是关键。

据孔博士介绍,公司主要从事非开挖管道修复和加固技术的相关装备、材料、机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目标是加强双方在非开挖管道修复材料研发、测试领域开展更进一步合作,更好、更快地推动这一绿色环保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目前,研发合作已经展开,修复砂浆生产线正在建设过程中,预计2018年下半年可实现部分专用修复材料的量产。”孔博士介绍,公司研制的产品是一种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属于水泥深度开发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产品的产业化将有望使公司成为国内首个非开挖管道修复专用砂浆材料供应商,有利于大幅降低材料成本,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地下基础设施的健康、安全运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