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3月16日讯(长江日报实习生曹欣怡 通讯员朱素芳)春节之后是用工高峰,江汉区汉兴司法所所长胡丽娅特别忙。“司法所为矫正人员创办了就业安置基地,这里就像矫正人员重回社会的一个缓冲带。得帮大家抓住节后务工高峰这个好机会。”
胡丽娅是司法系统有名的“拼命三娘”,走路有人拦、吃饭有人找、睡觉有人喊。在基层司法所工作的5年多以来,她创新不断:创建全省首个司法所微信平台,建立全省首家集“公益劳动和安置帮教”双功能的就业安置基地,创新“订单式”网络直播模式进行科学普法……凭着一股闯劲,胡丽娅去年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新春伊始又被评为“武汉市百佳公务员”。
1月5日,困难矫正人员龙某拿到了300元临时救助款。“钱虽不多,却是全体矫正人员凭劳动挣来的,既帮助了他人,又体现了自我价值,意义很大。”胡丽娅感慨。
一年多前,由胡丽娅主持的武汉市新起航就业安置基地正式建立,为此武汉市慈善总会下设了一个专项基金会。在这里,区矫正人员每月需在基地完成不少于8小时的公益劳动,所得报酬将自愿捐赠给基金会,用于帮助部分生活困难、重病伤残、无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在此就业最勤奋的矫正人员或刑满释放人员,一个月能拿到两三千元酬劳。
社区矫正人员汪某就是基地的上千受益者之一。她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时贪恋成为她梦魇的开始。原就孤僻自闭的她,更加胆怯自卑。司法所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她的心理动态,经常和她谈心,还将她介绍到基地就业。汪某不仅每月能赚两千多元补贴家用,还在基地结交到了不少朋友,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现在的她带着开朗和自信回归家庭。
胡丽娅说,以往矫正人员在公开场合从事公益劳动难免受人指指点点。可犯错的人也有尊严,建立这个基地,让这些矫正人员劳动有尊严、有回报,就更有希望正常地回归社会。“我们还正在筹划为矫正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帮他们找岗。”
前不久,一场声势浩大的普法网络直播活动在武汉和瑞华美达酒店进行,通过案例呈现、小品表演、有奖征答、嘉宾讲解等环节,讨论酒店经营服务过程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和风险。江汉区12家大型酒店近百名工作人员现场参与,线上互动的观众达到近3万人次。
“普法不仅能增强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更能预防犯罪,是一项防患于未然的工作,一味灌输效果不佳,得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地教他们自我保护。”胡丽娅反复琢磨,首创“订单式”网络直播普法模式。
“所谓订单式,就是根据时间节点、特定对象‘私人定制’直播主题。”在胡丽娅的策划下,长假前做了酒店主题,开学前专门设计了校园主题,年末还为辖区居民打造了一场禁毒主题的普法直播。这一普法宣传新尝试,被司法部选为优秀普法案例收录到案例库中,供全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