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纯在表演中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张聪)对话时间:3月2日对话人物:吴纯
●人物简介
吴纯,1982年生于武汉,旅德青年钢琴家,国内唯一拥有三个博士学位的青年钢琴演奏家。幼时师从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陈婉。1998年赴乌克兰求学,因在多项国际大赛表现突出,收到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亲笔贺信,更受到世界著名钢琴教育家、柴可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主席弗拉基米尔·克莱涅夫的关注。2001年5月12日,楚天都市报以《单亲妈妈打造钢琴天才》为题,讲述了吴纯和妈妈的故事。2005年,吴纯受邀考入克莱涅夫所在的德国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该校也是李云迪、陈萨的母校。2016年,吴纯成为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特聘的第一位驻校艺术家,同时兼顾演出事业。2017年4月,他登上央视节目《朗读者》舞台。
●对话背景
1998年前往乌克兰时,16岁的吴纯身上只有3000美元,这是家里的全部积蓄,也是他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他来自单亲家庭,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难。
对于过去,吴纯有过痛苦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来自周围人的温暖。
武汉是吴纯的家乡,也是他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今年3月2日,离开武汉20年的他正式“回归”,在琴台音乐厅,与中国著名指挥家姜金一、武汉爱乐乐团一起,奉献了一台精彩纷呈的元宵音乐会。当天,吴纯请来了许多在他幼时帮助过他和母亲的街坊们。他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很可能不会有今天的他。
武汉的温暖记忆太多了 曾做过一年的“小管家”
记者:这次琴台元宵音乐会,你邀请了哪些人来看你的演出?
吴纯:都是以前帮助过我们的街坊邻居们。我小时候,家里实在太苦了。当时我妈在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某学院当技工,跟街坊四邻很熟,大家都很照顾我们。比如,一位在集贸市场卖饼干的阿姨,知道我爱吃饼干,每次都会多给我一些;我跟着奶奶(陈婉)学习的那些年里,妈妈离了婚,奶奶从此就不收我的学费……在武汉,我的温暖记忆太多了。
记者:学钢琴很费钱,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吴纯:我4岁开始学琴。幼儿园老师发现我唱歌的时候比其他孩子反应快,记得牢,就跟我爸爸妈妈说,这孩子有音乐天赋(笑),建议从钢琴入手。父母于是花1600元买了一架电子琴,找专业老师教我,后来又借了4000多元买了钢琴。到1992年,我10岁的时候,得到了跟奶奶(陈婉)学习的机会。
1993年父母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跟妈妈晚上只能睡在学院实验室的桌子上。从那时起,为了生活和供我学琴,妈妈一天打五份工,比如给学院油印试卷、焊接电子元件、去裁缝店帮忙等。有一年多时间,妈妈让我当“小管家”,每天给我10元钱,让我负责安排我们两个人每天的生活。她对我说:咱们一天只有这么多钱,你可以买零食、买玩具,但是买完就没钱吃饭了。
记者:这么困难,你也没有想过放弃?
吴纯:那时我的水平已经不错了,在全国钢琴比赛中拿了好名次。1995年,我进了一所有奖学金的民办音乐学校。我是真心喜欢学琴,但更重要的是妈妈的坚持。她当时经常对我说:“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相信妈妈。”
求学乌克兰六年没回国 阴差阳错读了三个博士
记者:所以后来,你带着家里仅有的3000美元,去乌克兰学习?
吴纯:我去乌克兰,一方面是因为敖德萨音乐学院的波波娃教授在武汉讲学时,听了我的演奏之后想要收我为徒;另一方面,古典音乐的根在欧洲。3000美元是当时我家的全部家当,其中1500美元是第一年的学费,剩下1500美元是我一年的生活费。至于之后怎么办,我和妈妈根本不敢想,算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记者:之后6年,你都没有回国?
吴纯:走的时候,我16岁,但我和妈妈都知道,短时间内我很难回家,因为来回机票大约需要700美元。为了维持学业,我在乌克兰边学习边打工。最初两年我们靠写信联系,妈妈每周给我写一封信,邮费1.6美元,是她从每天4块钱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后来有了互联网,妈妈每天给我写一封信,我至少每周回一次信。到2006年,我给妈妈一共写了500多封信。
记者:累的时候怎么办?
吴纯:我没有资格累啊!更不可能放弃。同学们的经济条件都很好,我比不了,只能拼命练琴,希望参加国际比赛拿奖金,尽量缩短学业,减轻妈妈的负担。
记者:拿三个博士学位的钢琴家,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你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吴纯:阴差阳错(笑)。在乌克兰我是本硕连读,中间跳了一级。2003年硕士毕业后,我本来要去德国汉诺威音乐和戏剧学院读博,但签证没下来,我就在乌克兰先念了演奏学和音乐理论双博士。2005年去德国后,我又念了一个演奏学博士。学钢琴的人一般有两个出路,要么专注表演,要么投身教学,而我希望自己同时拥有舞台和讲台。
不认同所谓“快乐教育” 起步时家长约束很重要
记者:登上央视《朗读者》舞台,是由于什么样的机缘?
吴纯:这个节目要找一些钢琴家伴奏,我也收到了邀请。我参加录制的那一场,时间拖得比较长,从下午4点直到第二天凌晨2点。录完后,主持人董卿向我表示感谢,问我是不是出了一本自传,于是我送了她一本,没想到她连夜就看完了。当天白天开讨论会时,她提出让我上台朗读,说说自己的故事。
记者:我看了那期节目,发现董卿的眼睛一直红着?
吴纯:我的片段播出时只有12分钟,但录了两个半小时。董卿哭了好多次,补了三次妆。
记者:你觉得,如何才能走出“泥泞人生”?
吴纯:我学琴的时候,一开始觉得很好玩,过了一段时间就感到很枯燥、很痛苦。这时候,家长的约束和坚持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喜欢说“快乐教育”“听孩子的”,我有不同的看法。
到后来,我不需要约束了,为什么?上小学后我当上音乐课代表,我觉得跟别人不一样。等我可以拿奖了,钢琴给我带来掌声和荣誉。再后来,我可以通过做家教、参赛拿奖金减轻妈妈的负担……所以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习惯,有了成就感就有兴趣。
小时候,我没想过将来一定要成为钢琴家。妈妈对我说:“跟昨天的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我就是这样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都有自己的一天天。把每一天的路走好,成功的机会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