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用科幻文学重述楚汉战争
2018-03-12 22:59: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3月1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欧阳春艳)在科幻界素有“大刘小刘”的说法,“大刘”是指将中国科幻抬高到世界高度的科幻作家刘慈欣,而“小刘”正是将《三体》等中国科幻作品翻译介绍到西方的华裔作家刘宇昆。

除了众所周知的译者身份,刘宇昆自己也是个举足轻重的科幻作家。作为征服欧美科幻界的华裔作家,刘宇昆早就把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科幻大奖都收入囊中。日前,他的首部长篇处女作《蒲公英王朝》被引进了中国。这部小说的第一部《蒲公英王朝:七王之战》取材自楚汉战争,是刘宇昆用科幻文学对楚汉战争的重新想象。

给楚汉战争一个“新鲜肉体”

《蒲公英王朝》用奇幻文学的设定,对汉朝兴起这一史实进行了一次重新想象。自称是从小听着评书广播认识了大汉英雄的刘宇昆说:“楚汉战争是秦汉时期的一段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传奇故事。许多关于中国政治、哲学和身份认知的重要观点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代。在司马迁所著传记的基础上,无数神话传说、民间戏剧、口语文学和诗歌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如今的新媒体上,文学作品的重新想象仍在继续,例如电子游戏、电视剧和科幻电影。因此,我想试着用我的双手重新创造出一种新的阅读感受。”

虽然身在国外,刘宇昆却一直被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吸引。如何将影响自己成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变成外国人也能接受的科幻文学,刘宇昆有自己的思考:“在我的创作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跨国界的写作想法,比如在不同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之间进行转换,在一个参照系中拆解文学作品,并在另一个参照系中进行重组。”刘宇昆认为,想要了解历史故事不一定非要通过阅读原著,在原故事基础上重新改编同样可以让读者领会故事。

一直以来,西方文学对于中国的描写都只局限在殖民主义和东方主义色彩中,刘宇昆认为在这种误解和僵化认知的基础上,自己不适合再去讲一个“魔幻中国”的故事。因此,在《蒲公英王朝》中,他将故事设定在一个尽可能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全新的幻想群岛——达拉群岛上。在这个群岛上,民族、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只是受到“原始材料”的一点点启发。用刘宇昆的话说就是:“这是将原始故事剔除到只剩下干净的骨头,然后再给它们新鲜肉体的一个方法,这也能更好地为我的想法服务。”

鲁班和诸葛亮的构想被“复活”

书中故事的发生地——达拉群岛是由众多岛屿构成的神秘国度,在这里神祇与人类共存,海底修建有连通各岛屿的隧道,有用来运输作战的热气球、飞船、潜艇,战士乘着风筝战斗。在这里,无数英雄正在上演传奇。

刘宇昆坦言:“本质上,我是个技术人员,所以即使是在史诗奇幻故事中,我也想加入酷炫的机械,创造出让人目瞪口呆的发明。我还希望这些机械装置看起来就像是从古老的中国版画里走出来的,遵循中国古代传奇工程大师,如鲁班和诸葛亮提出的原理。”

传说中,鲁班发明了军事侦察风筝,而诸葛亮则发明了用竹子和纸糊成的、利用了热气球原理的孔明灯,以及能在崎岖的山区运输物资的木牛流马。这些都为刘宇昆在《蒲公英王朝》的写作中增添了灵感。

因此我们在书中可以看到很多来自于古老中国的奇思妙想:通过给气囊不断充气和放气,让用竹子和丝绸制成的飞艇调整飞行高度;飞艇依靠羽毛桨推动,夜晚的时候会发光,如同水母一样在苍穹之上匀速前进。类似的还有灵感来自于墨家机关,依靠牛筋驱动、有着复杂木制机械装置的假肢,还有蒸汽推动的、像鲸鱼一样游动的潜水艇,依赖本草学的隧道挖掘机,将荣誉战士载到空中的战斗风筝……

“创作一部小说,对我来说,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在我想象的世界里扮演一次工程师。”刘宇昆表示。

主角吟诵的诗歌来自黄巢名句

当刘宇昆在构思这本小说时,用花来讲述革命的想法一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最后他使用花的比喻来作为故事的关键部分。在书的前半部的一个关键情节中,刘宇昆专门设计了一个情节——几个主要角色在玩一个将自己比作一种花的酒令游戏,其他的玩家则评判这种比喻是否恰当。

骄傲高贵的君主马塔·金笃背诵了一首改编自黄巢《不第后赋菊》的诗歌,将自己比作百花之王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盛开菊花的景象就像一支金色的军队,暗示了这位主角内心追求光辉荣耀的愿望。

与此同时,书中狡猾又现实的强盗库尼·加鲁则把自己比喻成一朵无名的蒲公英,一种生长在城中不知名的角落和裂缝中的顽强的杂草。这也是小说《蒲公英王朝》名字的来由。

“从某种程度上说,蒲公英就像一朵小巧的菊花。菊花与蒲公英究竟是哪一种更加代表了名誉与美德,究竟是哪一种更让人喜爱,直到小说的结尾,我也希望答案不会像人们一开始认为的那样明晰,因为只有在时间的漫漫长河中我们才能得到对历史的真实判断。”刘宇昆说。

对话》》》刘宇昆:科幻在于给未来一种可能性的表达

记者欧阳春艳

作为蜚声海外的科幻作家,刘宇昆自2002年发表作品以来,已两次获得雨果奖,以及星云奖、轨迹奖等多项世界科幻文坛重磅大奖。不仅自己创作科幻小说,他还将中国科幻译介至国外,刘慈欣《三体》就是由他翻译、推荐,最后获得了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刘宇昆也因此被誉为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引路人”。

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时,刘慈欣就说:“在中文与英文这两个遥远的文化星球之间,有一艘飞船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那就是本书的译者刘宇昆。”他甚至多次表示,刘宇昆对于《三体》远不是译者这么简单。日本科幻作家立原透耶甚至眼红地说:“在世界范围,我们不如中国科幻有影响力,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刘宇昆。”

浸淫科幻界多年,刘宇昆对于科幻小说有自己的认识:“科幻小说的价值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给未来一种可能性的表达。它让我们对未来和科学充满一种敬畏感。科幻可以给我们一种语言和思维方式来探索未来。另外,科幻激发了我们对于未来的思想,我们创造未来的时候也就受到了科幻的影响。”

“虽然科幻文学不是预测未来的上佳方法,我甚至从不知道哪部科幻作品完全正确地预测了未来,但是通过巨大变革的隐喻,它很好地探讨了我们应该如何自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