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有多少厉害了的“武汉造”?
2018-03-03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3月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韩玮 通讯员朱晓彤)2日,《厉害了,我的国》上映,影片展现多个超级工程,其设计者或建设者都来自武汉。当天,中建三局、中铁大桥局、中铁大桥院、中交二航局等建设企业都组织职工观看,在汉央企参与建造的超级工程,让大家直呼震撼。

影片一开头,就展现了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振华30”赴伶仃洋完成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安装的震撼画面。港珠澳大桥这一超级工程中,武汉近20家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六成工程“武汉造”,创下了多个世界首次,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由中铁大桥院勘察设计、中铁大桥局承建的九洲航道桥、非通航孔桥、珠澳口岸人工岛连接桥,占海上桥梁段建设的1/3;中交二航局承担了总长近一半的海底隧道沉管预制,以及沉管隧道内的装饰装修及附属工程安装,两个人工岛加上海底隧道的路面铺装;武船重工为大桥提供了约占主桥用钢量三分之一的钢箱梁制造安装;中铁大桥院还承担了岛隧工程的监理和测量,铁四院承担了桥梁工程施工监理,中建三局承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

影片还快速切换了多座超级大桥,其中武汉就有三座入镜,包括武汉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此外,还有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厦漳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北盘江大桥、果子沟大桥等,均由在汉建桥主力军中铁大桥局、中交二航局包揽。

影片中还出现由中建三局承建的深圳帝王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的画面。

中建三局组织了3万多名建设者走进电影院包场观看。当出现“武汉造”的工程画面时,三局建设者们纷纷掏出手机或拍照或录下视频。近90分钟的观影结束后,中建三局总承包安装分公司融创中心项目负责水电安装管理的建设者孙鹏直呼震撼:“科技突飞猛进,国家变得更强大了,其中出现的路、桥等超级工程都离不开我们这些建设者。”孙鹏表示,对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港珠澳大桥等工程,“这些超级工程确实厉害,看了之后对自己很有触动。”他对影片中提到的“年轻人挑大梁,正成为中国创新的隐形利器”这句话很有感触。孙鹏说,影片中多个超级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者都是30多岁的年轻人,“我还年轻,只要想干,潜力无限,未来想多参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鲁班工程和超级工程。”

学建筑学专业的中建三局武汉“梦时代”项目技术员周亮表示,他的目标是今年考取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格证,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

  链接:

  武汉新港: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挽着裤脚、撑着雨伞,在雨中视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的画面在电影里出现。

2017年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汽车滚装量、航运交易量及综保区进出口总货值等五大核心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并成功揽下“长江中上游第一大港”“全国内河最大汽车滚装港口”等桂冠。

  长江经济带: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电影里关于长江经济带的讲述中就多次提到了武汉。

武汉长江大桥、天兴洲大桥、鹦鹉洲大桥:

1957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称。

2009年通车的天兴洲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斜拉桥,更是长江上的新枢纽,每天光是高铁就要通过260多趟。

2014年通车的鹦鹉洲大桥是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在全世界同类桥梁中,它的跨度最大,鲜红色的外观更是非常靓丽。

作为“建桥国家队”,目前9成的国内桥梁原创技术出自武汉,几乎长江上的每一座桥都有武汉力量不同程度的参与。

  港珠澳大桥:

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总长55公里,由桥梁、隧道、人工岛等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通道。在这个“超级工程”的建设中,武汉近20家企业参与设计和建设,六成工程“武汉造”,创下了多个世界首次,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

  南水北调: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武汉市共接收安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移民8888人,分别安置在汉南、东西湖、江夏、黄陂、蔡甸等5个区的19个移民安置点。

  FAST天眼:

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将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利器”,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其中,反射面安装项目由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据介绍,最后的吊装技术十分尖端,与其他各块间距为56毫米,每一个螺栓间距仅1毫米。

  黄旭华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为了造出我们自己的核潜艇,他30年隐姓埋名在荒岛工作。他生在广东,却早已定居武汉,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欧班列:

从武汉开行的中欧班列已开通了武汉至德国汉堡/杜伊斯堡,武汉至法国里昂、杜尔日,武汉至波兰戈茹夫,武汉至捷克帕尔杜比采,武汉至俄罗斯莫斯科等17条线路,开行线路数量在全国各大中欧班列中位居首位。

库布齐沙漠因治沙成绩卓越被认为是创造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模式。那里,留下了武汉科学家长达20年接力治理的脚步。

1996年前后,中科院武汉水生所研究员刘永定提出了利用荒漠藻结皮进行固沙的理念。2001年到2012年间,武汉水生所40余位师生驻守内蒙古做科研,每年夏秋两季呆上半年。

武汉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的达拉特旗等5个不同类型沙地(漠)中逐步推广示范,完成了5.2万亩荒漠藻结皮工程,达拉特旗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由项目实施前的不足15%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有效地控制了风沙的危害。(记者万旭明 汪文汉 李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