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 (武汉晚报 记者陈奇雄)黄陂区有相邻的两家人,因生意竞争产生小矛盾,在20多年时间里,两家的大人们形同陌路。但在前天,因为一名7岁小男孩的一个小善举,让两家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在黄陂区李集街泡桐社区,吴艳峰女士家的三层楼私房,紧挨着彭立鹏先生家的三层楼房。两栋楼房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迁到泡桐社区之前,吴艳峰的公公婆婆与彭立鹏的父母亲,都住在黄陂区大彭村。那时两家人关系比较融洽,“经常互借农具,常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两家人搬到泡桐社区后,都在屋里开了个棋牌室。为招揽生意,两家人变着法抢客源,长此以往,关系就变差了,再也不讲话了。这种形同陌路的状态,已持续了20多年。
幸运的是,横在两家人之间的冰山,被吴艳峰7岁儿子焱焱的一个小举动打破了。吴艳峰介绍,前天下午三点多,焱焱在自家房子二楼阳台上做作业时,突然看到三张百元面额钞票从外面飘进来。
焱焱连忙将钱捡起。这时,隔壁彭立鹏的父母正在大声喊:“我家藏在被子中的钱飞走了,哪个捡到了就还我!”
焱焱见状连忙将钱交给奶奶孙翠娥,催奶奶马上把钱还回去。孙翠娥很为难,不知道怎么开口。焱焱一把拉起奶奶的手,一路小跑到彭家,敲开门,将钱还给了彭立鹏的父母。
事后,彭立鹏说,看到吴家小伢在奶奶陪同下来还钱,他父母既意外又感动。特别是父亲,还要给焱焱发红包,被对方婉拒。两家人一笑泯恩仇,打开话匣子拉起了家常。记者昨天采访两家人时,双方不约而同地后悔道:“其实都没赚到几多钱,但将亲情友情全弄丢了。”从现在起,两家人要当亲戚走动。
武汉大学社会学家尚重生教授表示,在农业社会里,血缘、地缘是邻里关系的纽带,人们聚族而居,相信远亲不如近邻。但在工业社会,利益是邻里关系的纽带。我们现在急需构建一种新型的、符合新时代人们需求的邻里关系。这种新型邻里关系既继承了农业时代邻里关系温情的一面,又能增进大家利益。
尚重生认为,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相关部门应当引导社区住户经常聚到一起交流,或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集体活动,以增进大家之间的感情。居民们也应积极参与新型邻里关系的构建。当大家都以心换心时,高楼上的住户之间,就会慢慢变得亲如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