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郑晶晶 通讯员谯玲玲崔毅高婷刘姗姗) 近年来,在江城一些三甲大医院,由专科护士坐诊的专科护理门诊日益增多。记者近日了解到,一些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特别喜欢在护理结束后跟护士们拉拉家常,吐露心事,有时一说一个多小时,多家医院护理门诊几乎成“倾诉门诊”。
内向婆婆爱到护理门诊倾诉
硚口69岁的孙婆婆性格内向,不爱出门,朋友也不多,老伴两年前因肺癌去世了,儿子工作忙早出晚归,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就算伤心难过也憋在心里。
孙婆婆的老伴生前有糖尿病,经常到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糖尿病护理门诊去咨询,孙婆婆也跟该门诊的内分泌科陈蔚护士长比较熟。去年,孙婆婆因血糖有些偏高到护理门诊咨询日常保健知识。“婆婆眉头紧锁,看起来焦虑而又敏感。聊完病情,孙婆婆跟我聊起了老伴在病榻那一年自己照顾他的感受,想起对老伴的思念,眼泪直流;她还说儿子工作很忙,自己也不愿意给他增加负担和心理压力,很多事情能自己扛就自己扛。”陈蔚护士长告诉记者,自己觉得孙婆婆心里有很多情绪无法排遣,就耐心听她说,一说就是1个半小时,后来孙婆婆起身离开时,脸上的神色感觉轻松了很多。
从那之后,孙婆婆每次身体不适时,就来护理门诊挂号咨询,咨询完就拉拉家常,每一两个月就要来一次。“有几次,婆婆只说是头晕,检查了半天一切都正常,后来我们才知道,婆婆是因为情绪不好出现不适,陪她聊聊天开导一下,她就会好很多。”陈蔚说。
多数倾诉者是独居或空巢老人
像孙婆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近日,记者从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武昌医院等医院获悉,来护理门诊就医的病人,或多或少都曾向护士倾诉过心事。
武汉市武昌医院负责伤口护理门诊的方傲华护士长说,该院目前的护理专科门诊有伤口护理门诊、PICC静脉治疗门诊、糖尿病门诊等。其中,来伤口护理门诊和糖尿病门诊的病患中,老年人比较多。其中,半数以上病患曾找护士倾诉过烦心事,面对病人们的烦恼和困惑,护士们都会耐心倾听,尽量多去鼓励他们。
武汉市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护士长、伤口造口门诊负责人滕莉表示,在该院伤口造口门诊就医的多是做了肠癌手术的“造口人”,到该门诊接受造口护理时,这些患者就特别爱请教一下造口的日常护理经验,以及日常饮食注意事项等。“一般护理造口花上10分钟左右,再讲上10分钟左右,每名患者就诊的时间能控制在20分钟以内。但她发现,不少老年病患倾诉欲望非常强烈,常常从病情谈到自己生病后的烦恼,甚至生活琐事、子女情况甚至过往的经历等。”滕莉表示,深入了解后自己发现,这样的倾诉者,8成以上是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或者空巢老人,平时在家也没什么人说话,很孤单。加上一些病人成为“造口人”后,心理上常很低落和自卑,在护理门诊倾诉一下,对他们来说是排遣情绪一个很好的途径,如果患者不多,自己也常会陪他们多聊聊。”
武汉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陈蔚护士长表示,一般情况下,坐诊护士倾听患者的心声,以不影响其他患者就诊为前提,如果后面还有患者,可以让“倾诉者”稍微坐一坐,等一等。还有的老患者对该门诊的情况较熟悉的,会挂晚一点的号,可以多聊几句,“一方面,治疗病人疗身和疗心同样重要;另一方面,家家都有老人,我们也都很理解老人尤其是生病后没有家人陪伴的孤单和寂寞,会尽己所能帮助他们、倾听他们、鼓励他们。”
专家提醒子女多关心父母心理需求
“老年人将护理门诊当倾诉门诊,这背后其实折射出老年人的情绪无法排遣和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杨灿博士说。
杨灿博士表示,老年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是生活的全部,当孩子长大了、不需要自己或不在身边,感觉很空虚、生活没有劲头,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还有的老人本身比较内向,没什么兴趣爱好,不擅交际,当孩子不在身边时,生活就非常单调,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有的老人特别爱操心,一点事情都会引起心理波动,特别容易焦虑; 有的老人不敢表达,不舒服了觉得自己能扛着就扛着,怕拖累自己孩子,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容易影响心理健康;还有的老人用身体的症状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等,有的甚至出现心慌、胸闷、全身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的情况等,其实是“心病”。
她提醒,子女要多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不要只关注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平时多回家陪陪爸妈,如果在外地没法经常回家,可以多打打电话,多和父母视频聊天,多发微信,甚至买点东西寄回去,对父母都是巨大的心理安慰。
杨医生提醒老年人也要做好自我的调节,第一,是心理调节,一定要知道你过你的生活,孩子过孩子的生活,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把重点放在自己的身上。第二,就是把生活过充实一点,去老年大学学习、多参加社区举办的活动、多和以前的老朋友老同学联系等。第三,老年人要学会表达,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想去哪里玩、有什么不舒服的等,要及时告诉子女。第四,如果出现无法排遣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专业心理专家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