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月3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3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据介绍,该标准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制,参与的专家教授达5000多人,其中包括50多名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研制工作历经4年多,先后组织了数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
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涉及到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
《国标》研制过程中紧紧把握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把握三大基本原则: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业导向、突出持续改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创新形式、改革教法、强化实践,推动本科教学从“教得好”向“学得好”转变。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社会适应度、条件保障度、质保有效度和结果满意度。
强调教学工作要建立学校质量保障体系,要把常态监测与定期评估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评价、及时反馈、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这个国标是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武汉大学胥青山教授表示,这个标准首先统一了高校专业口径,不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尤其是师资、教学等有个基本标准,不是学校拍脑袋就能办好专业的。其次,在培养人才上不达标就不能毕业,不达标就不能审核专业,不是学校一家说了算。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怎么学怎么才算合格提供了一个基本依据,而不是过去都是老师说了算。第四,对用人单位负责,不是像过去一样不少专业挂羊头卖狗肉让用人单位很头痛,便于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第五,向国际展示了我国高校的专业特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特色走向世界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