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业投资增长13.6% 打赢一场翻身仗
2018-01-30 10:5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在上汽通用武汉基地的生产车间内,机械手臂取代人力完成汽车关键部位的焊接工作 记者任勇 摄

长江网1月3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贺亮 通讯员孙琳 谢明吉)武汉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强劲: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61.35亿元,增长7.7%;工业投资2404.95亿元,增长13.6%。

2018年头一个月,国家存储器基地一期工厂竣工,火箭总装总调中心项目一期工程地面基础完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和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里众多项目正在落地生长。经过前期孵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的四大产业基地正在铸就武汉工业新版图。

  工业经济画出一道靓丽数据线

工业是武汉经济的脊梁。

“工业兴,百业兴”焕发出的乘数效应,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之源;经济要扬帆远航,稳在工业这块压舱石。

2017年,武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这也是近3年来在增速上首次高于全省。工业增加值是一年来产出的工业成果,7.7%的增长速度让武汉再次成为湖北工业经济的领头羊。

当年,武汉工业投资完成2404.95亿元,增速由2016年底的-16.3%回升到13.6%,创33个月新高。工业投资的高增长印证了企业对城市发展前景的信心,武汉成为最适合企业发展地之一。

电子产品激光精密加工的“隐形冠军”武汉凌云光电计划投资3亿元,瞄准国家存储器基地、面板产业集群即将爆发的机遇,对激光精密加工技术进行升级,提前布局芯片、面板的激光精密加工。

全球光纤光缆龙头企业长飞公司在研发、技术改造升级上投入超过5亿元,与此带来的效益是销售额首次破百亿元,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三大主营业务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

武汉工业经济画出一道靓丽数据线背后,是产业、企业产出的效益。11个重点产业中10个产业增加值呈增长态势,百户重点企业和20户百亿企业完成产值增长率均超过了17%,东风本田、武钢有限、上汽通用、武石化、中韩石化、烽火通信、格力、美的、东风雷诺、益海嘉里等10户重点企业产值增速超20%。

东风本田、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两家整车企业产量均破70万辆,东风本田成为武汉市首家产值过千亿企业,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产值翻番。汽车产业已连续7年成为武汉市第一大支柱产业,规模居中部地区首位。

  一场“翻身仗”拼出发展“拐点”

去年武汉工业经济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武汉工业经济站上触底反弹的“拐点”。

2016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8%,工业增加值为5.0%,工业投资额为2177亿元,负增长16.3%。这样的工业经济数据引发不少人的担忧:武汉这座工业之城的优势不再,工业之城转型堪忧。各种质疑不断。

2017年初,武汉对工业发展下达了硬指标,必须强力扭转本轮周期性下滑态势,“工业打头阵”。武汉把工业作为全市拼搏赶超的主战场和主攻方向,“月月都是工业月”,月月有调度,季度有考核,半年冲刺达标。

把拼搏赶超的精神落实到行动中,以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新两园”为落脚点,促项目招商与落地开工。全市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24项,同比增长60%;协议投资额2985.5亿元,同比增长87.8%。

京东方、葛洲坝高端装备、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12个5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相继落户,武汉天马、上汽通用二期等778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启动“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万名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万家小微企业”活动,为企业发展“保驾保航”。

以创促建,武汉继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后,向更高目标发起冲击,吹响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号角,全市251项重点工业项目实施“一对一”包保帮扶,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全国提供武汉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经验。

工业经济战线坚决抵制“新衙门作风”,各区“比速度,赛进度”,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工业项目行政审批速度不断刷新;武汉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审批承诺备案制,将审批时间压缩至1周以内。

为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降低融资成本,武汉市组建了2亿元规模的技改专项信贷风险分担资金;并将全市小微企业融资应急资金规模扩大到3.5亿元,让应急资金惠及更多企业。

武汉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展览会,500多家工业企业展出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新成就,在汉搭建起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武汉发布十六条措施推动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打造新民营经济成长高地和集聚地,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4户,城市营商环境优化,在汉企业信心增强。

  产业明星已经从“钢”产量到“硅”含量

武汉工业经济增速跟跑全省指标多年,去年,武汉工业经济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折射出工业发展路径的转变。

武汉在“十一五”以前,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等传统制造业是武汉工业的核心支撑。

去年,武汉千亿产业增至六个,千亿产业数量增速不退档。今年来,武汉最为耀眼的产业明星,已经从“钢”产量到“硅”含量,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引领着未来的工业发展趋势。

东湖高新区、武汉开发区、临空港经开区已是三大工业产业集群高地,与新城区、环三环区及中心城区协同发展,形成工业经济“雁阵”,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相落户扎根,成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去年,东湖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22.2亿元,增长7.0%,光电子、环保节能、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均实现10%以上的增长。新兴产业效益显现,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6.3%,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8.8%。东湖高新区工业投资增幅达到17.9%,领先全市水平。

东湖高新区黄金大道成为拉动工业投资主力,布局在左岭大道沿线的国家存储器基地、武汉华星光电、武汉天马微电子等正在发力。去年,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117.8亿元;天马六代生产线项目已完工投产,累计投资19.5亿元;华星光电T4项目,累计投资14.9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吸金区”。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40亿元,同比增加7.7%。该区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投资突破500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66亿元,同比增长10.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支撑强劲,产值达2587亿元,整车产销119万辆;电子电器行业发展迅猛,产值达到476亿元,增长37.4%。

去年葛洲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项目从引进到项目动工,只有6个月时间,跑出了“临空港速度”,引来全市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京东方10.5代线、弘芯半导体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去年临空港经开区完成工业投资331亿元,增长14.5%,其中企业技改投资达195亿元,工业技改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8.9%。

临空港经开区新开工工业项目42个,协议投资额704.4亿元,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个,实现投产项目13个,总投资额41亿元,

江夏、黄陂、蔡甸、新洲等新城区担当工业高质量发展先锋,黄陂区完成工业投资挑战值目标,增速达26.6%,增速全市第一。江夏区工业增加值为326.37亿元,增长13%,居全市第二位。

刚刚闭幕的工业经济工作会将2018年定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高扬招商引资“风帆”,持续引活项目“蓄水池”,招商引商向育商强商延伸,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助推武汉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