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颁奖典礼上,丁承运现场演奏了他的代表作《醉渔唱晚》
长江网1月24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欧阳春艳)24日,由光明日报社、光明网联合组织的“2017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武汉市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丁承运成为10名获奖者之一。评委会对其颁奖词说:高山觅流水,他让千年的古琴在今天遇到了民族传承的知音;阳春笑白雪,他用七弦弹奏出古琴欣欣向荣的春天。
“打谱”再现十余首古琴曲
丁承运是享誉国内外的琴筝演奏家,音乐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2003年,中国古琴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丁承运功不可没。我国在组织申报材料时,丁承运是主要的文献提供者,文献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丁承运演奏的上古琴曲《神人畅》。
中国古代琴谱又称为“减字谱”,这种记谱法使用减字拼成某种符号记录左手按弦指法和右手弹奏指法,它是一种只记录演奏法和音高,不记录音名、节奏的记谱法。因为这种古老的记谱法存在一定的传播局限性,我国现存的古谱大部分已经绝响,必须经过“打谱”将其恢复成可以演奏的音乐。
1982年,丁承运根据《西麓堂琴统》打谱出古琴曲《神人畅》。那遍及十三个徽位的泛音,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那深沉坚实的散、按音,苍劲雄健,如江河行地;令人耳目一新的七声古音阶旋律,古朴粗犷、豪爽跌宕的舞蹈节奏,动人心魄,使人陶醉。至今,它已成为中国当代最经典的打谱琴曲之一。
至今,丁承运已打谱弹奏出《白雪》《卿云歌》《扊扅歌》等十余首古琴曲。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根据音乐的特点,一次一次尝试打谱,从而恢复一首古琴曲,少则数十天,多则需要半年, 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的事情。”
成功复原古瑟,与妻子再现“琴瑟和鸣”
在中国上古时期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就是文献中几乎所有提到琴或瑟的地方都是琴瑟并称。例如《诗经》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更有用“琴瑟和鸣”比喻夫妇情笃和好。
1998年,丁承运开始研究古琴与古瑟的合奏。2000年,他根据多座古墓出土的古瑟,成功将失传已近千年的古瑟复原。丁承运的妻子傅丽娜也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教授,长期从事中国音乐教育,夫唱妇随,她主动承担了弹瑟的任务,二人经常研究切磋。一直到2003年,两人终于使“琴瑟友之”成为了现实。
如今,二人共同研究琴瑟弹奏并出版《琴瑟和鸣》音乐集已成为乐坛佳话。夫妻二人曾多次在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国外多地举办琴瑟音乐会,每次总能刮起一阵“琴学飓风”。
此外,丁承运的女儿丁霓裳也是一名古琴演奏者,每当这一家三口同时登台演奏琴瑟,总会让观众们赞叹不已。
今年定下5个“小目标”创新古琴艺术
2017年,丁承运的足迹遍布全国,他不断举办古琴大师班、大型演出、讲座等,并且推出了一张《白雪逸音——丁承运古琴艺术》黑胶唱片。他高兴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003年中国古琴申报联合国非遗时,全国能熟练演奏古琴的人数在52人左右,经过我们十几年的推广,如今仅武汉的古琴演奏者就不止这个数目。不过,全国高水平的古琴演奏者还是非常有限,很多演奏者的水准急亟需提高,这也是我去年努力的方向。”
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丁承运也为古琴艺术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献出了所有才智与毕生精力。2018年,这位年过七旬的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又给自己定下了一系列新目标:一是集中发掘琴歌艺术,即让古琴可以一边弹一边唱;二是发掘古琴与古筝、箜篌等不同乐器的合奏方式;三是举办一场与古琴有关的书法作品展;四是出版一部《古琴打谱集》,将更多仅有指法的古谱变成可以演奏的音乐;五是将自己在国家图书馆的系列大型讲座文稿结集出版。
丁承运说:“古琴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只有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才能让它焕发出新的光彩,并且得以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