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6万张照片 他为92座老工厂留下最后记忆
2018-01-14 20:23:00 来源:

一棉集团旧址、汉阳铁厂遗址全景图。周国献2014年3月 摄

长江网1月14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贺亮)武汉摄影爱好者周国献用镜头为武汉92座老工厂拍了1.6万余张照片,抢留下武汉的工业记忆。近日,周国献陆续将这些照片发在网上,引发网友共鸣:“一个个厂区,一个个故事,满满都是回忆!”

武重老厂门。周国献2017年4月 摄

不负武汉不负己

近日,记者联系上周国献,与他一同走近“大武汉”的工业记忆,

在周国献拍摄这组照片的4年里,武汉迎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一座座老工厂成为平地,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照片中的一座座废墟见证着城市的迭代更新,也为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周国献将这组作品取名“大武汉”。汉阳铁厂留下了块凝铁、武重留下了苏式大门,但是很多曾经赫赫有名的“武汉造”已是难寻踪迹。周国献说,拍摄这组照片只为留下“大武汉”的根,今后能向世人讲述:“大武汉”的“大”是名正言顺,是源远流长。

1979年,18岁的周国献从厦门同安的乡下考入武汉海军工程大学计算机系,后来转业到银行工作,“成家立业大半辈子都在武汉,不算武汉人也是武汉人。”周国献说。

“太过于平淡。”周国献在武汉娶妻生子,忙忙碌碌走过大半生。47岁那年,他在灯下坐了一夜,反思起自己的前半生,“这样的人生对自己、对这个社会都没法交代”,不甘于平庸,要去做点有用的事。

平时爱拍照的周国献,拿起了相机,将镜头对准他所生活的这座城市——武汉。

“要为城市和自己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他出道就将镜头对准了汉正街的“扁担”,“摄影界知道我,主要是代表作‘汉正街扁担’。”周国献花了4年走进“扁担”群体,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共拍下五万余张图片。

“城市正在消失的东西,我们有责任为它留下些许记忆。”周国献说。

拍下工厂废墟,还给这些工厂“立传”

“试想50年后,人们该从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

“我们欠大武汉一份记忆。”周国献的话语中有些许的焦急。

周国献掏出纸巾将桌子擦得发亮了,才将手中的图册摆放上去。

他小心翼翼地翻开图册,指着一张图片说着,仿佛已进入另一个时空。

“这就是当年汉阳铁厂的原址,后来的国棉一厂,现在已是一片废墟”,在他看来,汉阳铁厂所在的南岸嘴是当之无愧的“武汉之心”,1894年汉阳铁厂在南岸嘴落成,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惜在抗战期间,厂房毁于战火;解放后,国家在这里投资兴建“国棉一厂”,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五大国营棉纺厂之一,1997年组建成立武汉一棉集团。

进入新世纪,武汉一棉集团开始外迁。2012年,武汉市首批工业遗产名录将原厂房列为三级工业遗产,但最终被拆除,仅留下一片废墟。

周国献不但拍下工厂废墟,还给这些工厂“立传”,他找来汉阳铁厂昔日繁盛的老照片做对比:“成排的厂房和数十根耸入云霄的烟囱树立在汉江边,蔚为壮观”。

在众多的废墟照中,一幅“武重”的照片格外显眼:一座印有“武汉重型机床厂”红字的方正大门矗立在繁华的闹市中央,门前是过往行人的靓丽身影和川流不息的车群;这处贴有“武重老厂门”铭牌的一级工业遗产,与比肩而居的“智能厨卫体验馆”,一同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脉搏。

武重是新中国最早制造重型机床的专业工厂,当时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不仅实现了重型机床的自给,还出口40多个国家,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无数的辉煌。

“武重的大门是武汉保存比较好的工业遗产。”周国献说,城市的发展需要包容和继承,武汉工业的历史不应该被一座座高楼占据。

“当初听说是要做公园的,会把这座仿制的黄鹤楼保留下来。”2014年3月16日,周国献拍下黄鹤楼酒厂最后的遗存,“之后,我又去过多次,这座酒厂已看不到一丝痕迹,留存的酒缸和仿制的黄鹤楼都已不在了。”

开发中的黄鹤楼酒厂地块。周国献2014年3月 摄

拍多了老工厂,才发现大武汉的大在何处

周国献镜头里的92座老工厂,很多已成废墟,武汉农药厂、武汉制药厂等工厂的废墟上已经开出了繁茂野花。

周国献的作品习惯将天空、废墟与不远处拔地而起的高楼融合在一起,把城市的历史与未来交错在镜头中。

周国献习惯骑自行车穿梭在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钻拆迁工地,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拍多了老工厂,才发现大武汉的大在何处。”周国献为了解每座工厂的来龙去脉,收集的武汉工业史料装了满满一书柜,从湖北工业志到洪山、武昌的区志,把武汉工业史料翻遍,他说起这些老工厂的前世今生,更是娓娓道来。

武汉国棉四厂老大门。周国献2016年6月 摄

他拍的每张工厂废墟图,都配上说明,文字中有它们曾经辉煌的过往,也有如今迥异遭遇。

得知汉阳兵工厂原址即将改造成“创意园”,原厂房保留,他倍感欣慰。

但是还有更多像武汉轻工业机械厂、武汉冷冻机厂、武钢集团汉口轧钢厂、武汉无线电厂等未列入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老工厂,周国献说,这批老工厂的保护“前景不明,不容乐观”。

“老工厂大多深居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周国献说,“今天或明天的大武汉要有根,要有魂”。

2012年,武汉市从371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历史工业企业中选出了95处工业遗存,其中有27处列为首批工业遗产。但是6年过去,武汉第二批工业遗产仍在“酝酿”中。

与此同时,江岸车辆厂、申新纱厂、武汉国棉四厂、武汉汽轮发电机厂等老工厂加速消失。

今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历史之城”作为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老工厂的保护等不起了,还会继续的拍下去,不能干等着老工厂消逝,能拍多少是多少。”周国献说,相信“历史之城”的建设会为“大武汉”的历史与未来搭建起共生共长的新平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