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含对武汉的爱 百位热心市民众筹为中山大道出书
2017-12-30 11:17: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袁厚翔(左一)在现场展示长卷《中山大道的千家万户》 胡晋鄂 摄

长江网12月3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周璐)29日下午,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的院子里,气温不到10℃,但从一群关心武汉城市发展建设的网友、市民身上,记者并未感受到寒意,而是浓浓的热情。由长江出版社出版的《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一书在这里举行首发式,这本书是由百位热心市民众筹创作完成。

记者注意到,书中还收录了一篇《中山大道的千家万户》,这并非一篇文章,而是热心市民袁厚翔搜集整理的上世纪70年代中山大道从硚口到黄浦路的门牌号及其对应场所。近2000个门牌号所涉及的商店、餐馆、公园、医院、剧场、学校、银行等,都一一标注出来。如“崇仁路2号”,标有建乐餐馆、人民银行硚口路办事处、中山副食店、中山巷小学。

袁厚翔曾在公交公司工作,他说,因为职业习惯,对武汉的街道非常感兴趣。后来一次偶然契机,他花了一个月时间踏访中山大道,从硚口、崇仁路、居仁门一直到黄浦路,通过逐家逐户的踏访考证、查阅武汉电话簿、收藏家手中的旧发票,捋出了中山大道沿线门牌和对应场所。在书中,他写到当时寻访时的感受:“在十里长街漫步,为清理店名而端详中山大道的千家万户,就像孩童辨认妈妈的面容,恢弘的大楼无比雄伟,滴嘎的小铺更显玲珑。”

袁厚翔表示,武汉城市发展特别快,日新月异,这里面的很多商店、机构都已经更替了。“这些都是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趁我们这些老武汉人记忆力还好,多为我们的城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袁厚翔还特地为“中山大道的千家万户”制作了一份两米多长的长卷,“下一步,我会将中山大道的实景图融入进去,让昔日中山大道上的千家万户历历再现”。

文字饱含深情,书写对城市的乡愁眷恋

《大路朝天》中,不仅有中山大道的历史变迁,更有武汉人的生活记忆:下夜班绕到老字号“晓扬春”吃消夜,在新华电影院看苦情电影《卖花姑娘》看得楼上楼下一片哭声,在武胜路新华书店流连忘返……他们用饱含深情的文字,书写这座生于此长于此的城市,抒发自己对这座城市的乡愁眷恋。

众筹作者之一、曾在武汉市江汉区商业学校任教的王琼辉在书中写道,他们家三代人都曾住在中山大道的“高头”和“底下”,对这条汉口第一大道充满温暖的情意,中山大道见证了汉口的沧桑,“我们为她放歌,为她手舞足蹈”。

作者侯红志写道:“到底下去”,曾给了我多少灿烂的诱惑与遐想,往“底下”走,那里有高耸的水塔、迷幻的民众乐园、斑斓的少儿图书馆和令人垂涎的中百玩具柜。长大了,知道中山大道不应被“底下”所代称,因为她的鲜活和厚实、因为她的优雅与绵长。中山大道,我儿时的梦想,我成年的荣光。

王钢是武汉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说:“中山大道凝聚着武汉人的乡愁记忆,承载着大武汉的历史变迁。为中山大道写书立传,也是书写着武汉曾经的荣光、今日的追求乃至未来的梦想。能够参与这件事,是一种荣耀。”

讲好武汉故事,充满人文情怀的记录

该书主编之一、作家罗时汉向长江日报记者介绍,《大路朝天——穿越汉口中山大道》由武汉文史专家徐明庭提议,热心网友、市民众筹方式写作,历时一年完成。“当时徐老提议,我便开始酝酿写作,希望在中山大道开街一周年完成,但因种种原因,创作进度被一再延迟。”情急之下,罗时汉想到了众筹:资金可以众筹,写作也可以众筹。随后,他在网络论坛、微信群里发出呼吁。一时间,一群热爱武汉关心武汉的网友、市民纷纷响应并参与进来,这些“文化义工”们凭一字一句的书写,靠你一百我两百的众筹,群策群力“拼”出了这本《大路朝天》。

这些参加众筹的热心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授、企业家,有建筑规划师、媒体工作者,也有汉口著名老字号传人。他们为了共同的家园热爱而聚集起来。有的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写出真情实感的个人记忆和家族故事,有的则提供了珍贵资料图片和个人藏品。

作者们以史料及亲身经历对中山大道等进行了充满人文情怀的全方位记录,通过这条城市主轴折射出大汉口的百年沧桑。大量回忆和考证,再现汉口的商业精华和市风民俗等,笔触温暖。

作家董宏猷表示,他被这些参加众筹的热心市民的家园热爱和乡邦情怀所打动,“这本书是一块厚重的砖,它可以砌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城墙里。”江汉大学副校长涂文学认为,市民众筹为中山大道写书,体现了武汉人讲好武汉故事的历史责任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