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号列车缓缓驶出港口。记者郭良朔 摄
“中远海运”号列车缓缓驶出港口。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网12月2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汪文汉 邵澜 通讯员马日福) 12月28日11时许,伴随着阵阵鸣笛声,“中远海运号”集装箱货运班列满载42标箱食用油从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场站缓缓驶出,火车从阳逻国际港出发,在滠口货运站编组后直达成都,班列线路全长1360公里,班列运行时间约30小时,铁水联运全程运输时间较传统全水路模式缩短了1周以上。距离铁水联运工程2公里,紧邻阳逻港集装箱一、三作业区,总投资6.9亿元的武汉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项目同时开工建设,2018年主体工程完工、2019年投入使用,标志着阳逻国际港进入铁水联运新时代。
据了解,铁水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态,既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发挥“大批量、低污染”的绿色优势,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从事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港区主要在阳逻港区,近年来,阳逻港集装箱航线网络加快向沿海港口延伸,先后开通了“泸汉台”集装箱快班、武汉—东盟试验航线、武汉—日本、韩国集装箱等近洋航线,以武汉中转为衔接的干线、支线运输体系基本形成。阳逻港区与汉口北铁路物流中心、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开通了多条经汽车短驳的铁水联运线路,2017年约1.6万标箱,仅占阳逻集装箱吞吐量124万标箱的1.2%。武汉铁路、港口、公路、航空枢纽优势明显,但铁水联运优势未充分发挥出来,关键在于以阳逻港区为核心节点的综合运输枢纽“最后一公里”没有解决,多年以来铁路设施未直接进阳逻港港区,要实施铁水联运,则货物经水路到港区后,需通过公路运输短驳到汉口北铁路物流中心或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运输距离分别约25公里和60公里,约需产生1000元左右的运输费用,提高了线路整体运输价格。
武汉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编组站,阳逻港正在全力建设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港口处在陆运和水运两大运输系统的结合点上,只有打通“最后一公里”才能实现无缝衔接,只有“串珠成线”才能构筑多式联运大通道。武汉对多样化的物流模式和供应链管理有着强烈的需求。
2016年6月,武汉推进“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工程纳入全国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该项目由武汉港航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企业,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联合企业共同建设,致力于打造“三点一廊、东西贯通”的多式联运示范线路,建设引领长江中游、服务全国和辐射欧亚的国家多式联运中心。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具体实施由7个工程类项目、5个管理类项目作支撑,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及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均为示范工程的工程类项目。
作为全国首批16个铁水联运示范工程的启动项目,铁水联运一期工程建设运营意义重大。自2016年6月启动实施以来,该项目总投资近9亿元,武汉港航发展集团与华能集团阳逻电厂合作,利用阳逻电厂既有铁路线及货运站场并进行改扩建,建设集装箱堆场、拆装箱库,占地面积641亩,铁路专用线接轨站香炉山站,新建集装箱装卸场,铺设轨道6.04千米,将铁路直接贯通至集装箱港区,具备10万标箱的年通过能力,以阳逻集装箱核心港为主体,与吴家山集装箱铁路中心站、滠口货场形成“一线串三珠”格局,实现武汉地区江海直达、汉欧班列、商贸物流3种集装箱运输方式的有效集并运转,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
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关检集中查验区),总投资约6.9亿元,为各种运输方式的货物换装、仓储、中转、集拼、配送,提供海关、检验检疫“一站式”监管服务。2018年底将建成投用,将由武汉港航发展集团、相关区政府和铁路部门成立合资运营公司,按市场化模式运营,实施“一线放开” 、“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的通关监管服务模式;铁路口岸至水运口岸的衔接运输,武汉市及相关区政府在3年培育期内给予一定补贴。在严格执行货物进出口税收政策前提下,允许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保税展示交易平台。标志着武汉多式联运枢纽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全国多式联运工程中也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