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驰而不息纠正“四风”
干部走下去,群众满意度升上来
长江网12月28日讯 12月20日,江夏区博雅豪庭5位业主捧着刚到手的不动产证,拿着“为民排忧,替民解难”的锦旗,送给基层作风巡查员,感谢他们5个多月来的强力督导,让众多业主历时7年后看到办证希望。
纠正“四风”不止步,2017年武汉高度重视作风建设,从两次派出“108将”赴基层开展作风巡查、整治“新衙门作风”,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切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到推出“四张成绩单”、创新干部考评考核机制……武汉破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驰而不息,持续推出“组合拳”,取得一系列实际效果。
化解信访积案,整治“新衙门作风”,就看能不能啃硬骨头,“挖最后一锹土”。武汉干部多渠道“走下去”,解决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大事小情
化解历年积累的1800余件信访积案,是武汉今年基层作风巡查的重点。今年2月和9月,武汉两次抽调“108将”,分赴各区,“问题不解决就不回来”。
今年上半年,市委基层作风第九组巡查员了解到,因开发商擅自改变规划,江夏区博雅豪庭小区无法办理房产证。巡查组介入调查后,认定业主的诉求合理,应妥善解决。到这个月底,小区5位业主顺利拿到不动产证。
“信访积案的最终化解,不是没办法解决,而是要看你有没有穷尽办法,有没有挖最后一锹土”,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一组组长国洪河深有感触。
2月25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江夏区与干部群众一道参加义务植树后,直奔基层一线,开展“随机调研”。每到一地,陈一新都叮嘱随行干部“不要介绍我,先听他们说”。他要求各级干部多下基层、多接地气,真正走出机关,俯下身去,沉下心来。
武汉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暗访暗查制度。一位市领导在暗访黄陂罗汉寺街横山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时,发现没有村干部值守,村支部书记电话为空号、村干部职务错乱等问题。该区随即展开了整改。
上周,市民小赵骑行去汉口沿江大道,发现共享单车再也没法“率性停靠”,必须锁放到规定区域。原来江岸区在不久前划定了部分路段为共享单车禁停、禁投区,用户违停会在一分钟内收到“挪车提醒”短信。
这也是市领导随机调研带来的成果。
市委督查室梳理发现,2017年我市先后有30余名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区领导干部“微服暗访”,其中12位市委常委暗访162次,处理一系列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难题。
我市还推出领导干部“交叉体验”机制,推动改进作风。50名“一把手”前往各区政务服务中心和市民之家相关窗口,不打招呼、不亮身份,不到自己的管辖范围,代理或陪同群众办理一件事情,亲身感受办事的难点痛点。
“一次体验胜过听十次汇报”,市改革办一名负责人赴硚口区政务服务中心,体验补办老年人优待证等事项时发现,补办老年优待证要等待1个月才能领证,并且不能邮递上门,办事老人至少要跑两次腿。他建议,尽力缩短老年优待证办理时间,并提供邮递送件服务。
与市领导一并“动”起来的,还有数万名基层干部。“万名警察进社区”承诺:“你们最不满意什么,我们就打防治理什么!”千名局级干部、万名处(科)级干部以及千名群团干部,下基层联系企业,对接困难群众,武汉将触角延伸至社区、企业、家庭,化解人们“最怨、最恨、最急、最盼”大事小情。
调查研究是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推动各级干部动起来、深下去,调查研究正在武汉蔚然成风。
一条留言改变万千人们的日常,“三办”改革让大量繁难证件立等可取,电视问政热辣犀利直抵人心……武汉致力于把群众呼声“收上来”,高效率化解人民群众痛点难点,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武汉大发展
“我来咨询一下怎么变更不动产证。我想把老婆的名字加上去。”
23日,家住后湖的小黄赶到市民之家规划局窗口咨询。已经拿好本子准备记录繁琐流程的他没想到,现在只要在互联网上按照要求进行预申请,当场就可以取到新证。
让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现场等候不超过1小时,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这是武汉市对于“马上办”的硬性要求。在首批公布的9653项审批服务“三办”清单中,要求实现“马上办”的事项占比达到50%。
“三办”改革半年多,全市审批服务办理时限比法定或原承诺时限共压缩6095天,平均每个事项压缩10.6天;申报材料共精简500份,平均每个事项减少0.87份。
收集群众呼声,集纳群众诉求,高效推进各项事业进步,是武汉今年作风建设、以作风促发展的又一重点。
19日,地铁4号线楚河汉街站,要去汉阳办事的“90后”小董发现自己的“武汉通”卡中余额不足,立即转身来到自助充值机旁,通过手机支付充值20元。
这看似寻常的便民措施,两个月前还只是人们的愿景。10月中旬,一位胡姓市民在“城市留言板”提出建议,迅速让武汉地铁集团改进了充值系统。
“一条留言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我确实没想到。看到百万地铁族享受建议带来的改变,我有点自豪。”胡先生说。武汉地铁集团负责人说,我们欢迎热心市民的建议,“想我们所未想,急群众之所急”。
今年5月12日,武汉在全国率先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整合武汉城市留言板、市长专线12345等多个民情收集办理平台,让老百姓足不出户、轻点鼠标就可以表达诉求,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6月4日,全市17个区(功能区)全部成立区级网上群众工作部。
减少群众等待时间,武昌区“网群部”建立综合管理平台,24小时值班,一些诉求2小时内回复。副主任陈建英说,夜间甚至凌晨回复留言在他们是常态。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武汉吸引群众参与城市治理的创造性模式。
电视问政,也是把群众呼声“收上来”、集中高效化解各项发展难题的重要渠道。
16日至18日,武汉2017年下半年电视问政连续进行三场,通过曝光短片摆表现、找差距,查找“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
“高架桥变成盘丝洞”“房产证难办”“投诉十次,回复雷同”……三场问政曝光近30个问题,直指某些干部对决策部署执行不力、对分内外责任消极推诿、对群众期盼漠视应付、对承诺事项不予兑现等种种作风不实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表示,想方设法把群众呼声“收上来”,武汉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要好好总结,好好坚持。
作风建设从年头抓到年尾,“四张成绩单”提振干部精气神,全年10余次“拼搏赶超”交流会……武汉从制度上确保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持之以恒
今年2月3日,新春上班第一天,武汉市委市政府就召开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以改进机关作风开局,向“新衙门作风”宣战。
4月10日,市委印发《2017年度全市绩效管理综合考评办法》,确定通过推动发展、深化改革、维护稳定、从严治党“四张成绩单”,从制度上确保作风建设落到实处,持之以恒。
近日,江岸区考评办一位负责人端着一本厚册子,仔细审核,并向记者展示一个可喜的数据:今年截至三季度末,区城镇投资增长达66%。而这个指标曾是该区短板,“‘四张成绩单’让任务清晰可量化,暴露症结所在,是发展瓶颈的疏通剂”。
这位负责人说,“四张成绩单”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让考评考核真正达到效果:
有一街道,经济指标全区领先,但社会治理不力,综合考评成绩一度在全区摆尾,街道干部心灰意冷。新考评办法实施后,因街道“推动发展成绩单”亮眼,数次在所在区拼搏赶超交流会上分享经验。
从6月开始,我市每月在《长江日报》开辟专栏,对各区(开发区)重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和位次变化情况进行通报,在全市进一步形成“互看互学互比、创业创新创优”的气氛。
武昌区一位考评干部说,“四张成绩单”,让人的责任心更加落到实处。
我市还开展作风“双创”“双评议”活动,创建“十大效能示范岗”,评选“十大勤政廉政标兵”,评选“十个满意单位”和“十个不满意单位”,向社会公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市委建立每日收集汇总、及时交办督办制度,建立平台互通、信息共享、力量整合、条块顺畅的信访工作机制。
为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我市从2月开始,召开了10余次拼搏赶超交流会,每次会议确定一个主题,不同的单位作交流发言,有的是先进单位或个人,有的是“后进分子”。
会议多在周末夜里进行,全市形成浓厚干事创业氛围。
从领导干部带头抓起、从确保重点工作落实抓起、从优化审批制度抓起、从群众关注热点抓起、从正反典型抓起,打好组合拳,武汉建立起一系列评议、问责、免责、激励机制,优化机关作风建设。
正如中央指出的,“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武汉意识到,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