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博物学?这位北大哲学教授来汉做出详细解读
2017-12-25 21:15: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2月25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万建辉)24日,博物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来汉参加《一本会发芽的书》首发,他为该书作序,提出孩子们要“从小感受与我们相似的具体的生命”。就此话题,长江日报记者专访了刘华杰教授。

博物学使我们了解人与自然间的问题

《一本会发芽的书》是武汉市32名小学生养护、观察一株植物从萌芽生长到开花结果全过程的原始记录,包括他们拍的照片、自绘的插图。多年来倡导复兴博物学文化的刘华杰评价,这些孩子们在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展现自然之美、歌颂生命。对于自然教育、博物教育、身心健康教育来说,这本书是一部活教材。

刘华杰说,“博物学不是多么高深的学问,人人都可以学,而且都应该学,因为它关系到一个人和大自然最具体的感情。”

“博物何为?生存、认知和审美。”刘华杰说,博物学能帮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也能帮助现代人直接建立起个体与大自然的对话。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需要提醒自己:我们属于大自然。而博物学能够使我们了解大自然,知道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什么问题,否则人容易误以为可以脱离大自然而存活。

刘华杰小时候在东北山区长大,花草树木是他童年见到最多的东西,父亲也经常教他认识各种野菜、草药。家里还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插图里的植物都画得挺像,注了名字,讲了药用、功效等,他就对照着身边看得到的植物看,熟悉了不少植物。博士毕业,他有了空余时间,就把小时候的爱好捡了起来。

这些年,他常背上行囊,全国到处跑。在深圳七娘山爬树,在四川雅安森林爬藤;在夏威夷,他采食麦克亚当果;在河北,他尝一般人不敢尝的夹竹桃科大果假虎刺;他采食少量的大风子,感到头晕,知道了有毒。

普通大众“博物”,不比科学家差

刘华杰说,自然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跨越发展已超出了普通人的理解范围,科学前沿远离了公众,公众没法参与,只能仰望。而博物学作为一门古老学问,人人可以“博物”。普通大众“博物”,不比科学家差。公众应该调动我们的全部感官和理解力,把自己放回大自然。

如何博物?刘华杰用了孔子的话作答:“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名字是索引、钥匙、手段。在网络时代,人人都知道检索有多重要,但只有一小部分人关心名实对应。刘华杰认为,多识不是指在书本上摆弄名字,而是通过识名达到广泛的亲知,求得横向贯通,对大自然有所领悟。在此过程中,也将强化人类社会是大自然一部分的认知。

刘华杰说,一个人在成长中需要足够地与大自然的接触,环境是人的身体的外延,在成长中全面感受身边的大自然,才能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亲近自然可以领会自己的祖先如何过活,理解人类社会的运作如何整体上依存于自然世界,从而对大自然心怀敬意和感激之情,更加注意生态保护,关心天人系统的可持续生存。

“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概念需要新界定

研究科技史得出的结论令我吃惊

读+:2015年底你来武汉讲博物学,留下哪些印象?

刘华杰:武汉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在世界范围,凡是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博物学无一例外都非常繁荣。在中国,就博物文化氛围而论,北京、成都、武汉、天津、深圳、宁波、广州等城市大概处于同一层面。

几年前,武汉大学编写了校园植物手册《珞珈山植物原色图谱》,这在全国高校中属于比较早的。之后又有人送我内部出版的武汉大学校园鸟类手册。武汉科技馆、长江日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博物活动,有的面向青少年,有的面向成人。记得当时参观了武汉的几家书店,那里博物气氛颇浓。回到北京后,还有武汉的朋友送我手绘的鄱阳湖湿地鸟类手册,非常精美。

读+:你以前的专业方向是科技哲学,为何后来研究方向转向博物学?

刘华杰:我的本行是科技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过程中要深入思考现代科技对人类、对整个地球意味着什么。我得出的结论超出了我当初的想象,令我本人很吃惊。我发现高歌猛进的科技革命可能把人类带向不归路,人类未来充满了竞争和风险。这时我就在苦苦寻找、思索,发现古老的博物学或许还有用。于是就下大力气发掘中外文明中博物学曾起过的作用。最后认定,博物学的确是一条可尝试的道路,它对现代性顽疾,是一剂有用、有效的良药。

读+:博物学目前为什么会在中国“复兴”?

刘华杰:说到底与经济基础有关,中国现在已经走在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假如人们还吃不饱饭,那么就谈不上复兴博物学。当下中国所进行的现代化进程中实际上遇到许多问题,比如教育、环境、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按传统的思路,似乎已经走不通,这时需要学者发挥想象力,跳出思维定势,努力寻找可行的道路。

复兴博物学决不只是书斋中几个学者在玩概念,必须看社会实践。不过任何事情不是有了经济基础就一定能做成,事在人为,要有人推动才行。光喊口号肯定不行,需要整理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多管齐下,形成合力。比如,理论先行,为丰富的博物实践定位,让大家找到家园;广泛宣传“博物人生”的有趣之处,让年轻人意识到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