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以群众获得感作为城市文明尺度
2017-12-17 22:3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2月1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胡雪璇)“这荣誉属于全体市民,而捍卫这份荣誉,也需要全体市民的参与。”17日,去市民之家办理护照的市民徐先生被摆放在那里的“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吸引,驻足观看许久。

两年前,武汉决定将“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摆放在市民之家,因为这是属于每个武汉人的荣誉,也凝聚着这座城市给予每个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两年来,这块金字招牌向南来北往的游客昭示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也激励了更多武汉人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提升城市文明的高度。

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定力远见持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17日,姚伟像往常一样沿着建安路往家走。路过伟鹏大厦的时候,他先是仔细听了听,很安静;他又特意朝对面瞧了瞧,那家鸡排店正在营业,客人也不少,只是昔日的高音喇叭声消失了。

“虽然是这么一点儿小改变,但却让我很感动,觉得这座城市确实在乎市民们的生活幸福感。”姚伟说,以前,这家店每天都要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吵得自己整天头都是晕的,万般无奈下只好打市长热线投诉。没想到中午打电话,问题下午就解决了。

这样的小改变每时每刻都在武汉发生。去年,武汉在全国首创文明城市建设“负面清单”制度,囊括了占道经营、油烟扰民等100条文明城市建设问题。市民通过市长热线等平台反映问题后,责任部门必须在规定的处置时限内办理完成。

“负面清单”只是武汉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诸多创新举措中的一项。

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每季度通报一次各区文明程度指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排名、40个窗口行业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每月通报一次全市各街道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三站一场”(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地铁站和飞机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排名,每一项测评排名,都会点明最后一名,督促相关单位直面问题,立即解决……

这些创新举措源于市委市政府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设计,源于这座城市站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高度,将文明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工作大局,全面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的定力和远见。今年初,市十三次党代会明确发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的号召,同时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深化建设“志愿者之城”等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

“文明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欧阳丹还清楚记得,在武汉首次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那次表彰会上,出人意表地播放了一组自我揭短的视频,展示了不少文明建设的盲区。至今,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导组每周都要对网吧、集贸市场、老旧社区等进行督查暗访。

“武汉搞文明城市建设不是玩虚的,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解决了问题,”江汉区民意街舞台社区居民林静说。在9月份的一次督促检查中,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导组发现林静常去的六渡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卫生环境脏乱,立即要求区工商局整改。整改通知发出的当天,批发市场就进行了搬家式大扫除,环境焕然一新。

  不降标准不减力度,一个个行动细节撑起一城文明

“转了这么多次手,真不敢相信手机还能失而复得,为武汉公交的好人好事点赞!”11日下午,市民郭女士不慎将自己新买的手机落在了271路公交车上。271路驾驶员朱慧明发现手机后,小心妥善保管,并交给了当班站长肖峰;肖峰又辗转联系到郭女士,并将手机还给了她。

像这样的好事,每天都在武汉公交上演。去年9月起,武汉公交就在全战线发起了“日行一善,德润江城”活动。一年多来,包括公交司机、车辆保洁员、汽修工、安保队员等在内的武汉公交员工,累计“行善”至少8000余人次,日均“行善”达21人次。

武汉公交只是这座城市诸多文明窗口中的一个。武汉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正得益于全市各级各部门戮力同心、克难攻坚,不换频道、不降标准、不减力度,始终执着于行动实践,坚持把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具体化为一个个行动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武汉市第十九中学特意在升旗仪式中,组织全校千余名师生站在操场上齐声朗读《宪法》部分章节。这是武汉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宪法晨读”活动的一例。十九中高三(8)班学生王芸睿说:“我们即将年满18岁,即将拥有宪法赋予我们的选举权,也即将作为一个公民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时学习《宪法》很有意义。”

在江夏区乌龙泉街新农村,村民李治龙把自己的农庄作为“村民食堂”,为办红白事的村民免费提供礼堂、厨房、桌椅、休闲广场。李治龙跟村民们约法三章:自备酒菜,不带彩娱乐,不燃放烟花鞭炮。现在,村里几乎所有酒席都在“村民食堂”操办,狠刹了农村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的陋习——这是我市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的生动实例。

此外,武汉还建成了2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茵茵绿草、幽幽回廊之中。

  人民参与人民受益,以群众获得感作为城市文明尺度

“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上门耐心地听居民们发‘牢骚’,”硚口区汉水桥街营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阮华说,“把这些烦心事记录下来,再一一为大家解决,老百姓就有了获得感,有了幸福感,社区自然更文明。”

几年来,营北社区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带着纸笔,深入居民家中,听他们聊聊自己的烦心事儿。“共享单车乱停,前几天摔一跤”、“到处停车,老人休闲去处少”……针对收集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社区面貌日益改善。“建设文明城市不是站站岗、播播小喇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才是建设文明城市的根本”,阮华说。

“以人为本、创建为民、共建共享”,是武汉建设文明城市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曾经脏乱差的集贸市场变整洁了,曾经老旧的社区环境焕然一新了,曾经老爱堵的下水管道畅通了。.据统计,“负面清单”运行以来,问题按时办结率达到了99%,绝大多数应急类事件都在24小时内得到了解决。

在这一个个日常的变化里,老百姓感受到的是文明创建切切实实带来的好处,;而这种获得感,又推动着更多武汉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进一步投入到文明创建中去。

3年前,从湖北大禹公司退休后,骆师傅便成了体育街与彭刘杨路交叉口的一名志愿交通文明劝导员。在这个平凡得有些琐碎的岗位上,他却能兢兢业业,还注意总结方法。“比如,绿灯快要跳转红灯时,对于年轻人,可以提醒他们加快过街步伐;但对年纪较大、行动迟缓的老年人,则要建议他们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骆师傅憨厚地笑着说。为了更好地回答路人关于交通和道路的询问,他还细心地把周边6个公交站点的走向、终点站等信息一一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除了我自己用,也方便其他劝导员用”。

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5万余个,志愿者140余万名,每7个武汉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武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城”;武汉还被誉为“一城好人,道德高地”,截至目前,已经涌现出12位全国道德模范、79位“中国好人”、13位“感动中国人物”、2户全国文明家庭以及一大批省级、市级先进典型。

“城市文明不是虚无缥缈的。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公交车和地铁上主动让座,这都是文明。甚至我们脸上的微笑,也能最直接地让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对于文明城市,武昌供水部洪山营业所客户服务室负责人张丽有着朴素的理解。在供水营销、窗口服务部门工作15年,她始终用微笑诠释服务,15年如一日,窗口始终“零投诉”。

在武汉各行各业,还有更多普通市民像张丽一样,用自己平凡的方式践行着城市文明,建设着城市文明。

  【大事介绍】

武汉继2015年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后,通过复查确认,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文明城市"评价体系涵盖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各方面,是我国综合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2015年,武汉以省会副省级城市第一名的成绩,当选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以来,武汉不换频道、不降标准、不减力度,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全国道德模范数量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出台《武汉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武汉市志愿服务条例》,举办全国社区网络春晚,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负面清单"管理机制等,多项工作引起全国反响。

【专家点评】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梅志罡:

一座城市的文明,是每一位市民文明的体现。提高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仅是提高物质建设、改善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提高市民素质。

这几年来,武汉社会管理秩序更加有序,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产生质的飞跃,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大增强了。城市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我们在享受创建成果的同时,也为文明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城市文明和个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武汉市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董实忠: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建设”,这是武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需求,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的客观和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城市品牌和影响力,增强市民对城市的情感认同,增强市民获得感、满意度也至关重要。

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民获得感和满意度的提升,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一是通过文明城市建设,市容市貌得到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市民生活更加舒心,这也就满足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通过文明城市建设,城市品牌、形象得以树立,使得城市知名度、美誉度进一步彰显,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自然会收获更多幸福感和满意度。

  【亮点】

  这些姓名点亮武汉道德星空

  全国道德模范

助人为乐类:“全国最美志愿者”吴天祥,“轮椅上的微笑天使”"董明

诚实守信类:“信义兄弟”孙东林,“良心秤”传人江玉珍、江远斌姐弟

敬业奉献类:“小处方医生”王争艳,“鼓舞妈妈”杨小玲,“最美潜水员”官东,“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孝老爱亲类:“背爸爸上学”的黄来女,割皮救父的“中国好兄弟”刘培、刘洋

  “感动中国人物”

花甲老人勇救人质——孙必干

大山深处孤身支教——徐本禹

毕生梦想消除饥饿——袁隆平

抗艾英雄温情无限——桂希恩

无声世界创造美丽——邰丽华

母爱齐天——陈玉蓉

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中华之光——朱光亚

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28年无悔壮举坚守善良——方俊明

勇救“东方之星”落水乘客的潜水员——官东

  全国文明家庭

立下“再难也不向国家提要求”家规的李声英家庭

祖孙三代把志愿服务当作“传家宝”的余洪芝家庭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