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全媒记者 谢慧敏 李源 通讯员 颜缇)根据国际规律,人均GDP达5000美元时,将步入成熟的度假旅游经济,休闲需求、消费能力显著增强。
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市人均GDP达1.6万美元,旅游消费需求正处于爆发式增长时期。但与此形成对比,2016年,武汉第三产业占比仅为52.8%,远低于北京的79.7%、上海70.5%、广州68.6%。
武汉市旅游委负责人认为,武汉“一城秀水半城山”,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大江大湖、大开大合的城市地理格局世界少有,完全有条件成为全国重要、全球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为此,武汉市全域旅游大发展工作会议提出,将旅游业作为赶超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快推进“长江游”向“武汉游”发展,构建“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江城重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所谓“一轴”,就是长江主轴。武汉将以长江武汉段作为城市核心景观中轴,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变“长江天堑”为“城市靓丽画轴”。
其中,规划中的左岸大道、右岸大道,兼具交通、观景、游憩综合功能的世界级滨水景观大道;两岸江滩公园,则打造生态文明共享体验区,建设观景城市阳台。
“一心”,为东湖生态绿心。围绕世界级城中湖典范,未来,东湖将加快建设世界级绿道网络,加快与周边城市功能区融合发展。“一山”,则是以木兰山为核心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这里,将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态景区群、国际性山地生态休闲目的地。
“三城”,则是提升建设历史之城、优化建设当代之城、规划建设未来之城。重点项目包括:以南岸嘴为圆心,以3.5公里为半径,打造“长江文明之心;把天兴洲打造成为长江风情岛,建设长江邮轮游艇中心;以“城市水库”理念建设武湖,将长江新城(新区)建成蓝绿交织、人水和谐的“现代威尼斯”。
“百湖”,就是以“四水共治”为抓手,推动166个湖泊全面截污、水质全面好转、环湖路全面打通、湖泊公园全面建成,打造世界级大湖生态休闲城市。
在此基础上,武汉提出,实施精品景区发展计划,重点发展蓝色水上、绿色生态、红色革命教育、古色历史人文、夜色休闲等“五色旅游”精品。其中,围绕长江、东湖打造世界级旅游项目,创建江汉朝宗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龟蛇绵延山系为绿轴,建设世界级历史人文集聚展示区;以“木兰十景”为核心,打造国际级生态文化休闲综合性度假区等。
千亿投资助力全域旅游大发展
与武汉市全域旅游大发展工作会议同场进行的全域旅游招商专场大会上,36个项目集中签约,签约总额达1183亿元。
这些项目,涵盖生态旅游小镇、田园综合体、汽车露营公园、文旅创意中心等领域。其中,投资超过50亿元的重大项目达11个。包括北京奥山投资有限公司投资120亿元打造的木兰冰雪旅游文化城项目,投资50亿元的庭瑞罗汉寺生态文旅特色小镇项目。“小镇项目是对‘一轴一心一山三城百湖’空间布局中‘一山’理念的落实。”庭瑞集团负责人表示,项目将在6年内分期实施,通过深挖当地古罗汉寺文化典故,以旅游观光业、罗汉寺文化和草莓种植等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
此外,围绕长江主轴,招商局集团武汉长江轮船有限公司则携手武汉旅发投,共同投资30亿元,打造武汉邮轮母港及长江主轴港行旅游项目。未来,长江干线的大型邮轮将在此停靠集散,推动武汉长江水上旅游和邮轮经济加快发展。
重奖支持旅游品牌升级
在昨天的大会上,武汉市旅游局正式更名为武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作为履新的第一件大事,一系列大手笔扶持政策同步出台,令人瞩目。
其中,为鼓励打造国家级旅游品牌,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对成功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对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
在宣传推广方面,支持设立境外旅游推广中心,每个中心每年给予不少于30万元的运营和营销资金支持。
在乡村旅游方面,对“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旅游投资项目,年度投资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按投资额的3%给予补贴,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此外,对新建并在武汉注册登记的五星级游轮,以武汉为母港,经营1年以上,给予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投资建设游轮母港以及游轮母港配套设施的旅游项目,按项目投资的3%给予补贴,最高补贴分别不超过500万元、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