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2月8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高翔)“个人追求必须与国家、民族的追求高度统一;个人(党员)追求必须与党的追求高度统一。”8日7时,在华中科技大学一号楼报告厅,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以“追求”为主题,为在场300多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特别的纪念12·9运动82周年报告会,他深情告诫青年学子跟党走,心怀祖国,才能把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追求高度统一。
在历时2小时的报告中,潘垣院士围绕“追求”,从追求的多元性、追求的原则性、当代中国人民共有的三大追求、正确的追求观、我的追求史、追求观、以史为鉴不断坚定正确的追求观等几个方面展开讲座。
谈到追求的多元性时,潘垣表示,追求的方向随着主体、时间、地域等因素的不同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三个因素不同的排列组合也许就会让当下的人们做出完全相异的选择。但是无论环境如何,最终人们都会选择一个目标作为自己的追求。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追求目的其意义和性质各异,有些甚至具有鲜明的反差。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遗臭万年。
“追求是有原则性的。在重大事变节点和重要历史关头,对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一个考验,所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这首先就和追求的意义有关。”潘垣院士在讲到追求的原则时,首先强调了追求的意义的重要性。接着他说,追求有物质的、精神的,有进步的、有反动的。物质的追求可以带动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发明,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而精神的追求可以保证文明的发现、哲理的阐明会促进社会进步;进步的追求则是与国家民族的追求高度统一,且是与时俱进的,具有重要价值或重大意义的。而反动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追求相矛盾、相对立的,且是反科学反革命的。潘垣院士提醒在场的所有师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要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潘院士也给出了他的答案。那便是,个人追求必须与国家、民族的追求高度统一;个人(党员)追求必须与党的追求高度统一;个人追求必须与单位、部门的追求相统一;个人追求必须与团队的追求相统一。
紧接着,潘垣院士结合自身经历,将自己的追求史娓娓道来。从战乱中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到变革中的青年和中年时代再到自省、自悟中的夕阳之年。潘垣院士的一生都矢志不渝的与共和国一起奋进。结合时代特色,他认为,“国家的重大需求,科学技术的前沿”正是当今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追求,当然也是大学特别是建设双一流大学的追求。在夕阳之年,潘垣总结了自身追求,即求学、求题、求新、求真、求毅、求实、求才、求乐。
最后,潘垣寄语在场师生,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绵延不断,近百年的反侵略史、革命史艰苦卓绝,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革命志士,也淘汰了不少民族败类、腐败分子。历史的经验、教训,以之为鉴,以之为戒,方能不断坚定正确的追求观。
华科新闻学院研究生沙传宇听完报告后感慨: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潘垣院士的一生真正的践行了把科研做到中国大地上。潘垣院士说研究一定要对接国家战略,我们做研究不能光停留在学校,要真的为社会做贡献。“听了潘院士的追求,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追求,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