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2月7日讯(长江日报记者王亚欣 通讯员文翔)7日获悉,武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已通过中国地震局专家组验收,并正式运行。这一系统弥补了武汉市地震灾后没有地震烈度速报的空白,分布在全市的25台地震仪将即时采集地震数据。
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对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响的强弱程度,是在没有仪器记录的情况下,凭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或地震发生后器物反应的程度等,定的一种宏观尺度。而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将这种“感觉”精确化,利用观测地震动记录,无需现场调查而快速计算各观测点的地震影响程度,进而为人员伤亡估计和经济损失评估以及地震应急救援决策和工程抢险修复决策提供依据。
武汉市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共部署数字地震强震仪25台,其中新洲区5台、汉南区1台、黄陂区4台、东湖高新区2台、青山区1台、东西湖区3台、江夏区2台、蔡甸区4台、硚口区1台、江岸区1台、汉阳区1台。开发核心端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及展示系统一套,手持设备26台,主要功能为实现地震监测数据GIS图层展示、地震应急指挥、地震灾情数据的移动上报、监测台基础数据管理,以及配套的计算及存储硬件设备。
武汉市民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设备将确保在发生较大地震的情况下,能够把地震三要素(地震时间、地点、震级)与我市不同区域受地震影响程度的情况(地震烈度)速报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基层三网一员工作人员 。同时,基层三网一员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获取的地震三要素信息,获取震中位置,通过手持设备导航到达震中地区,并快速收集带定位信息的地震破坏、影响照片、视频并上报,使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能快速汇总实时和现场数据,快速分析地震影响程度,从而合理分配安排地震应急力量,实现地震的有效应急。
据了解,武汉市属于长江中下游地震带,该地震带在历史上有记载的6级地震包括1631年湖南常德6级地震,1856年湖北咸丰大陆坝6级地震,1624年扬州6级地震, 1979年溧阳6级地震等。武汉市具有发生5~6级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武汉市市域及周边(北纬28°~33°,东经111°~117°)历史记载曾发生5~6.25级地震有3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