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武汉“三乡工程” 乡村振兴 先聚人气
2017-12-01 08:41:00 来源: 人民日报

  

随着“三乡工程”的推进,改造后的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显得非常安静、闲适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人民日报讯(记者田豆豆 范昊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推出的“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探索。

乡村振兴,怎样才能吸引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向乡村回流?

今年以来,湖北武汉市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鼓励和引导市民到农村租用空闲农房,鼓励本地能人、外地企业家到乡村创业。截至10月底,已吸引352位“能人”回乡创业,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达到145.36亿元。一度有些沉寂的村庄,开始重获生机与活力。

能人回乡,盘活资源全村致富

走进武汉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山峦青翠,碧水潺潺,路两边一排排香樟、红叶石兰等苗木……可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

“这一片过去全是抛荒田。”杜堂村党支部书记葛国兴指着一片郁郁葱葱的香樟林说,“这里是丘陵地带,耕地面积只占1/10,乡亲们赚钱主要靠外出打工。”

“以前做建筑行业,赚了些钱,前些年回乡时看见村里田地抛荒,人都快走光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葛天才是出村致富又被请回来的“能人”。他先是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特色花卉苗木。2014年,杜堂村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葛天才立刻拍板:“政府就是不补贴,我也要自己投资改造家乡!”

搞建筑的葛天才拉起队伍,先后流转7000亩土地,将杜堂村打造成“木兰花乡”新景点。今年3月底,木兰花乡景区正式开放,短短半年多,接待观光游客20万人次。景区的建设也拉动了本地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解决800多人就业,3000余户农户脱贫。

葛天才说,他已经在附近的另一个贫困村崇杰村流转了1100余亩土地,计划纳入木兰花乡景区二期规划建设。

 筑巢引凤,僻壤辟出创业热土

邓琪和涂强是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家在武汉市区。不久前,他们在武汉新洲区仓埠街项山村道士湾租了一栋农房作为创业基地,成立了信息服务工作室,专门服务“农业4.0”。

城里创业条件多好,为啥跑到这“穷乡僻壤”?“这里的交通便利。”邓琪说,“相比城里的高创业成本,这里前5年房租全免,还提供5000元的装修补贴。”通过跨境电商代销油面,邓琪和涂强的网店上线两个月以来,营业额已近两万元。

创业的优惠政策,源于今年5月,项山村入选武汉“市民下乡”工程计划,政府每户投资8万元用于农房改造。在此基础上,从项山村走出去的企业家骆黎明等人返乡投资成立了“靠山小镇农创公司”,按照一年6000—8000元不等的价格整体承租村里的42套空闲农房,通过招商,再转租给各类创业公司。目前已有20家公司签约,7家入驻。邓琪他们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轻的‘创客’,给曾经封闭的项山村带来了新潮。”仓埠街办事处主任胡立明说,即将动工兴建的“农创中心”,可容纳100家绿色农创公司入驻,莲米、糍粑、油面、银鱼等土特产经过深度加工,再通过文创包装出售,预计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将超过两万元。

变化得益于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武汉大力推进登记制度改革,放宽租赁空闲农房作为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条件,对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创业的,给予多重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

 下乡养老,归园田居渐成时尚

武汉江夏区五里界街童周岭村小朱湾,绿树掩映着青墙灰瓦,鲜花点缀着湾间小道。一户农家大院里,几位老人正有说有笑。“去年退休后来玩,看到环境这么好,和几位退休的朋友商议后,就花了8万块租了一栋农房自住。”武汉市民张安能说,家人、朋友可以经常来住,还能经营“农家乐”和民宿,在退休后增加点收入。

“这里距市区就1小时车程,而且环境好,适宜居住。”龚文娇同样家住武汉市区,今年刚退休,“平时农庄里固定有7个人,都是退休或者下岗的职工,除了帮忙照看、经营农庄,也在这里吃住。”

归园田居,是不少城里人的梦想。但相比城市,乡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状况都不太理想。小朱湾是如何解决的呢?

“几年前,小朱湾也一样,是又穷又破的土砖窝。”童周岭村的大学生村官周昭宪介绍,2014年,街道办请来中国乡建院专家对小朱湾统一设计、改造。一年后再瞧:路宽了,房子新了,光纤也通了,路上的垃圾、污水再也看不到了,人居环境的“逆转”,令人刮目相看,也开始吸引武汉市民到这里租住农房。

这个变化,被前来调研的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注意到,进一步考察之后,觉得可以进一步引导支持。今年4月以来,武汉出台支持“三乡工程”的“黄金20条”、利用空闲农房发展农业共享经济等指导意见,规范农房租赁,并扶持社会力量发展农村养老产业。

“对于社会资金利用农房开展养老服务达到标准的,政府一次性补贴2万元。”武汉市农委副主任舒炎发介绍,今年武汉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达8500余户,下乡养老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新产业。

“‘三乡工程’盘活了农村的农房、田地、劳动力等要素,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提升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武汉市委副秘书长、市改革办副主任张河山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三乡工程”增加农民收入总额达到17.97亿元,对年度农民收入预计增长贡献率达到45.82%。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