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11月2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周满珍 通讯员郭元芳)人工智能未来会不会取代诗人?28日,在卓尔书店小剧场举办的中国诗人面对面首场见面会上,著名诗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对此表示,人工智能可以获得写诗技术,但灵魂的事,人工智能无能为力。
吉狄马加二十出头就以大量诗作奠定了诗人身份,23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第二届诗歌奖,25岁凭借《初恋的歌》得到第一个最重要的奖项——第三届中国诗歌奖,这个奖是鲁迅文学奖的前身。
少小成名的经历,吸引不少武汉年轻读者前来取经。面对台下青春热切的面庞,吉狄马加回忆,在少数民族第二届诗歌奖颁奖活动中,他第一次见到老诗人艾青。艾青赞许了他身为少数民族诗人,诗歌创作不是简单地描述风俗生活,而是表达民族的精神。“老诗人艾青说,对民族历史作宏观整体把握,路子是对的,要持续写下去,这成为我坚持写诗的重要动力。”吉狄马加鼓励年轻人,如果喜欢诗,找对路子,坚持写,便是一种幸福。
人工智能盛行的时代,很多读者关注诗人是否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吉狄马加再次引用了艾青的话来做回答,意即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借鉴,经过反复的记忆训练,在诗歌技术层面有提高,不难,甚至可以把简单的东西写复杂,形成多重意象、隐喻、象征,甚至建立起语言屏蔽,别人很难破译。
今年六月微软小冰创作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正是通过对1920年后519位现代诗人的上千首诗经过10000次的迭代学习达成,其意象之繁复,语境之新奇,在过去的诗歌中十分罕见,正应和了艾青三十年前的预言。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正在大量地取代人类的很多工作,但有几个工作不能取代,其中之一就是真正的诗人。吉狄马加以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佐证。在美国可以找出若干位非常好的诗人,诺奖为什么要颁给鲍勃·迪伦。“某种意义上,诺奖颁给迪伦,就是奖给灵魂、奖给心脏的。人工智能可以让你获得语言和技巧,但诗人的思想,好诗必须触及的灵魂和思考的深度,人工智能无能为力。”吉狄马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