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大学生当选供销社主任
2017-11-26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讯 长江日报记者周韧 刘峥 通讯员王震 定莹莹

11月23日上午,初冬时节,暖阳高照,“甜玉米之乡”汉南区万亩甜玉米基地一片生机勃勃。在28岁小伙子余意带领下,10多个农民展开田间管护作业,确保甜玉米安全越冬。

4年前,余意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玉米地起步创业。经历最初失败之后,他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利用供销系统的网络资源优势,企业顺利上路。今年刚刚当选邓南镇供销社主任的余意告诉记者,我市供销社正在参与“三乡”工程,欢迎大学生和创客下乡入伙。

2012年,余意从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在广州得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然而,闲不住的他一直想返汉为家乡发展出力。2013年5月,他了解到家乡农产品上市高峰期遭遇销售难,毅然辞去工作,在汉南纱帽街开了一家土特产专卖店,设法为乡亲们打开销售渠道。2014年6月,因为气候原因,造成汉南甜玉米集中上市,他高价收购一批,亲自贩到北京,不料在北京也遭遇滞销,直接亏损5万余元。

“怎么才能拓宽销路,解决农民‘心头难’?”带着同样的思考,汉南区供销社和余意的思路不谋而合。2016年7月,双方合作创办了汉南供销乐村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采用“合作社+电商公司+基地+社员”的模式,带动2000亩农产品销售,余意被农民们称为“美食哥”。

余意不仅做起了农特产品的电商交易平台,还承担周边快递收发、村民看病网络预约挂号、网上缴费等系列服务,让很多不会使用网络的村民,也享受到了互联网的便利。由于工作出色,今年,他荣获武汉“五四”青年奖章,被推选为邓南镇供销社主任,该社此前已经停摆了20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供销社长期作为农村流通主渠道,为广大农民提供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流通渠道日益多元化,供销社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下降,遭受市场经济的洗礼,现在经过多次改革重组,终于实现“凤凰涅槃”。

武汉供销社相关负责人刘元生介绍,近五年,全市供销系统购销总额每年27%以上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722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净资产较2010年增长104%。

11月22日,市供销合作总社在汉南召开综合改革暨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会,数十位基层供销社和企业的负责人到汉南区观摩、交流发展经验。据悉,供销社将积极吸纳大学生、创客等群体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未来3年,村级综合服务社将发展到1500家,农民合作社发展到500家,实现基层街镇全覆盖,利润总额翻一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