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500居民当"健康班主任" 老人无一人转成严重疾病
2017-11-21 08:4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11月14日,硚口区汉水桥街仁寿社区,社区医生黄莹来到84岁老人赵焕运家,像往常一样为其量血压,并叮嘱用药

11月14日,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黄莹正在坐诊 记者胡冬冬 摄

家庭医生黄莹来到80岁老人李玉颜家中,为李婆婆做腿部清创 记者胡冬冬 摄

硚口区汉水桥街仁寿社区一栋老楼内,黄莹带着护士上门为老人看病 记者胡冬冬 摄

长江网11月21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刘睿彻 通讯员成亚平 熊雯)5年前,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岁的家庭医生黄莹演过一个小品《上门》,说的是上门为一位有高血压的男居民量血压,被对方妻子回来撞见,发生了一连串尴尬事。坚守5年,黄莹现已成了管理500多位居民健康的“大班主任”,在她的班里,近200位慢病老人无一人转成严重疾病。

近日,记者在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探访发现,无论是社区接诊,还是上门巡诊,黄莹都受到居民尊敬、信任、喜欢。

上午来找黄莹的患者一直没断,10时左右,形成一个小高峰,围住了诊室。“姑娘,你这么年轻就有白头发啦。”患高血压的严奶奶一边听黄莹讲用药细则,一边拨开黄莹浓密的头发。黄莹没停止讲解,表情求“放过”。严奶奶笑起来,“黄医生特别好,亲切、耐心,找过她看病的老人都把她当女儿。”

其实,5年前,黄莹到社区当医生是有心理落差的。她是江汉大学学临床医学的科班出身,同学们多是以继续深造、进大医院为目标。她是武汉本地人,年轻靓丽,连同行都觉得她来社区只是一个跳板。

为什么能留下来?“我这个人想得少。”黄莹先笑,接着说,她发现街坊们特别是老人真的很需要医生,尤其是能近距离帮助他们的医生。每次进入有瘫痪老人的家庭,她的心都会难受好几天。“如果能早一点介入,把他们的疾病管理起来,是不是就不会发生,或者没这么严重。”

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晓辉评价,黄莹做事心静,沉稳踏实,现在觉得最不会离开的就是她。

下午,黄莹提着出诊包到仁寿社区巡诊。一路上,都有人和她打招呼,“黄医生,明天去找你啊”,“黄医生,又来了”……还有人逗她,“东西掉了”,只是想让她回下头。

按照约定,黄莹来到仁寿社区80岁的李玉颜奶奶家里。老人有高血压,腿部溃疡,女儿还患有脑瘫,是社区的重点照顾对象。老人行动不便,黄莹从10月24日开始,连续上门给老人换药。开始一周每天一次,之后两天一次。

老人的家在4楼。进入室内,老人坐在床边,黄莹俯下身,清毒、清创、敷药、包扎,持续近30分钟时间,没有直起腰。记者看到,老人腿基本消肿,创面的颜色也变淡了。“谢谢你啊。”老人感激地说。要不是黄莹,老人这样的溃疡发展下去得面临截肢。

换完药,黄莹又去了另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查餐后血糖。老社区到居民家都得爬楼,黄莹手机计步,日行都在1万步以上。

黄莹与辖区500余名居民签约,成了他们的家庭医生。由于居民怕打扰、不信任、登记失误等种种原因,签后难约一直困扰着家庭医生。黄莹签约的居民不算特别多,但随访率5年来节节攀升,由不足30%到现在98%以上,确实做到签而能约。

她把自己看成一个超级大班的“班主任”,为他们管理着健康。班里有500多人,其中180多人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的重点人群。这其中,又有30多人是病情较重、发病风险较高的人群,也是她经常上门“家访”的对象。

廖姣芝奶奶按照黄莹的管理,饮食控制八分饱,饭后1小时慢走,血糖降下来正常了。黄莹让老人迁出自己的慢病管理档案。老人还不答应,“我还要你管着我”。

今年8月,姚奶奶晚上9时多突然胸痛,黄莹接到电话,立即赶到老人家,让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随后到医院治疗及时,老人化险为夷。

“这5年,我感受到家庭医生一步步获得理解和尊重。家庭医生是国家、政府给群众的健康福利,把这份工作做好,我觉得很值。”黄莹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