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习总书记非常亲切 非常珍重知识分子
2017-11-18 10:51: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黄旭华接受本报专访 记者柯立 摄

长江网11月18日讯(长江日报驻京记者柯立)“很温暖,很感动”,11月17日下午,黄旭华向长江日报记者谈起上午合影时的情形,仍旧激动不已:“习总书记跟大家合影时,原来安排我站在习总书记后面,我已经感觉到非常幸运。没想到总书记还把我请下来,当时思想上真的是没想到。非常激动,激动得话也说不出来。”

会后,黄旭华被参会代表和记者围住。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总书记很熟悉我的工作,他到现场看过。他问我:‘年纪这么大了,身体怎么样?累不累?’非常亲切,他非常重视老人、珍重知识分子。”

今年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武汉市推荐了93岁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最后他作为爱岗敬业的楷模高票当选。

11月17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黄旭华被安排坐1号车赴会,参会座位也是最醒目的1排1号。

作为道德模范代表发言,5分钟演讲至少赢得8次热烈掌声

习总书记会见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后,大会进入颁奖环节。黄旭华代表道德模范登台发言,“我今年已经93岁了”,他一开口,台下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他说:“核潜艇研制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辛的事业。我作为我国核潜艇战线的一名老兵,从1958年至今一直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见证了我国核潜艇白手起家,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研制核潜艇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数个和我一样怀揣强国强军梦的科研人员响应祖国和人民的召唤,积极投身到这一伟大事业中,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那时候我们国家还很穷,没有电脑,我们就用算盘算、用磅秤称。”

当他说到“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时,大家再度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离家研制核潜艇时,我刚刚30出头。等到我回家见到亲人的时候,我已经是60多岁的白发老人了。”台下的掌声更加热烈,有人悄悄擦起了眼泪。

“虽然我年事已高,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中,黄老充满豪情地说,要继续为核潜艇事业发挥余热,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

据不完全统计,他不到5分钟的演讲中,至少赢得了8次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深情回忆武汉是“第二故乡”,希望年轻人报效祖国

在这之前,16日晚,黄旭华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的专访。

谈及参会感受,黄老说:“获得道德模范这个荣誉,我很激动,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信任,但是压力也很大——我感觉自己的差距很大,因此我还要继续努力。”

虽然93岁高龄,黄旭华每天还坚持到单位上班,上午搞科研、跟年轻人交流,下午看看新闻、整理资料。“年纪越大越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时间很宝贵”。

他坚决反对别人称其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我仅仅只是核潜艇研究战线中的一个成员,站在我的岗位上,完成交付给我的任务而已。而且核潜艇牵扯的面很广,是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2000多个科研院所和高校大协作搞出来的。”

他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在我一生中,工作和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就在武汉。我九岁离开家,在上海求学四年,到北京、辽宁工作了不到10年,1976年到武汉来,这里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武汉科研条件好,工业生产体系也比较完备。原来我们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大多毕业于上海交大和哈尔滨的大学,现在主要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在黄老眼里,身为全国大学生最多的城市,武汉有底蕴、有前途。他真诚地托长江日报给年轻人创业成才、报效祖国提两点建议:

现在科学进步非常快,高新尖端技术,特别是先进的国防技术,要想从国外引进,几乎不可能。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掌握主动权、保持领先优势;二是要准备艰苦奋斗,年轻人不要一味想着去国外淘金,你们有责任。年轻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希望你们不辜负人民的期待,好好努力,报效祖国。

黄旭华

1949年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毕业后一直从事舰船研制工作,作为我国第一代某型号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某型号艇总设计师、中国某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现为武汉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武汉市文明办的推荐理由这样写道:黄旭华同志长期默默无闻,尽抛心血智慧于中国的某型号艇研制事业。作为卓越的技术专家和杰出的技术组织管理者,在某型号产品横空出世、从无到有的光辉事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总技术负责人,成功执行了某产品水下发射试验任务。作为总设计师,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体力行,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创世界首例,被盛赞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的脊梁’。如今,他年逾九旬仍坚持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孜孜不倦、献智献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