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开建在即 为企鹅“散步”让道
2017-11-09 12:09: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长江网11月9日讯(长江日报记者 高萌)11月,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迎来了夏天。昨日,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启程,直奔南极罗斯海西岸的恩科斯堡岛(难言岛),开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的建设。

极地建站,需要克服什么困难?一个考察站需要具备哪些功能?通常怎么建?昨日上午,曾帮巴西建南极科考站的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巴西费拉兹司令南极科考站项目组经理曹虹向长江日报记者揭秘,南极建站要“闯”三关:恶劣天气、运输意外、环境“零污染”。“为了保护当地生态,有时不得不给企鹅让道,让企鹅先走,帮小鸟孵蛋”。

南极的大风一吹,什么都能刮跑了

曹虹介绍,南极施工条件特殊、气候恶劣、环保要求极高,需要处理好施工、运输、垃圾回收等各环节。就建设人员来说,“主要是怕风怕雪怕太冷”。

长期进行南极问题研究的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董跃,昨日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从难言岛的名字便可知当地自然条件多么恶劣”,这里“盛产”超强、超干、超冷的下降风,令科学家们苦不堪言。

“南极的大风一吹,什么都能刮跑了,而且持续时间不好说,一两天也很正常。”曹虹说,这就产生了极地施工最佳时间,要求建站者抓紧其间的每分每秒。

运输时需小心翼翼,做好预案很重要

其次,曹虹表示,由于南极气候恶劣,遥远的运输距离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直到运到现场那一刻,物品必须保护完好,以保证科考站建筑的极高保温与密闭要求。”在参与建设巴西南极科考站时,他们就是先在上海拼装好部分钢结构,带上大型机械,共发运了约460个集装箱,等到全部运到南极,再在施工现场像“搭积木”一样进行组装。

董跃也表示,交通运输有可能发生特殊情况,“需要特别设备和补给时,很难临时准备,必须后方支持,此时做好预案非常重要!”

南极现场支撑条件薄弱、人力有限且可建设周期短,种种要求既要把现场施工量压到最少,又要保证质量坚固。在曹虹和董跃看来,“中国力量”代表着“钟表级”的建造精细程度。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有丰富的在南极建站经验,起步虽稍晚,但我们的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南极建站非常考验一个国家的科技综合水平”。

  履行环保义务,必要时给企鹅让道

据了解,这次新站有一个阿德雷企鹅聚居地。曹虹表示,在南极经常看到企鹅,“当它们在我们施工工地周围‘晃’时,我们必须给它们让道。”她还向记者讲了个小故事,去年帮巴西建站,有一只母鸟飞到工地上孵小鸟,团队立马不干活了,等到小鸟孵出来、飞走了,才继续施工。

“这是南极条约体系最重视的问题,施工时必须小心翼翼,严格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董跃也表示,极地被视为“科学研究的圣地”,但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即使是临时搭建建筑,也要严格执行《南极条约环境保护议定书》中的环保标准,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

曹虹举例,通常,所有的生活垃圾都会分类管理;现场做污水处理;当天施工的所有剩余建筑材料,当天必须清理完;“现场一张纸片都不能留”。此外,南极环境对清洁用品的要求更为严苛——不能含有磷和其他有害环境的成分,须可快速生物降解。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