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国棉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党员服务岗的党员们佩戴党徽,耐心接待办事群众 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网10月10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宋磊)汉阳区晴川街国棉社区位于龟山脚下。狭窄、蜿蜒的小路尽头,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被拆迁进行中的瓦砾废墟包围。
走进服务中心却是另一番景象:办事窗口正在接待党员、群众;楼上的会议室里,几名党员正在排练舞蹈《春暖花开》。正在排练的党员蔡春娇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段时间,多名外迁党员每天从各地赶过来,积极准备不久后将在社区表演的“喜迎十九大”文艺汇演节目。她虽已搬到太子湖社区居住,但仍坚持每天过来。
蔡春娇说:“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社区虽然拆了,但是每个党员的心贴得更紧了。”
党委紧密联系外迁党员:
每天为困难党员送饭
国棉社区党委书记罗斌说,国棉社区2014年5月整体拆迁,目前基本拆迁完毕,几乎所有原居民都迁出社区居住。社区党委下设7个支部,现有党员347名。“整体拆迁以来,我们没有一名失联党员”。
社区拆迁前,罗斌意识到,社区拆迁容易造成党员与党组织失联问题。拆迁进行时,在市委、汉阳区委的指导下,罗斌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探索开通“党员回访直通车”,注重联系与回访,凝聚党员向心力。
罗斌说,拆迁开始后,社区党委及时做好资料对接工作,拆一户访一户,做到外迁人员联系方式、现住地址全记录,建立完整的外迁党员台账,并频繁联系党员,使外迁党员“离区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此外,社区党委还多次外访,收集外迁党员的实际需求,并尽力化解困难,让外迁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80多岁老党员陈艳华搬离国棉社区后,与已离异、患中风的儿子租房生活。2015年冬天,陈艳华不慎摔伤了腿,自己和儿子都卧倒在床上。那段时间,国棉社区群干每天前往看望,为她家送饭、做清洁,甚至倒尿盆,令老人感激落泪。
外迁党员魏尚青、耿冬娥夫妇双双患上癌症,因子女工作繁忙,无人照顾。夫妇俩病重的那段时间,国棉社区党委经常派人到他们家送饭,陪伴老人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坚持党员教育活动不间断:
耄耋党员在病房里上党课
近日,外迁老党员刘玉芳给国棉社区打来电话,激动地说:“我身处上海不能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但党组织没有忘记我,还给我寄学习资料,让我很感动!”
国棉社区在规范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同时,考虑到部分党员年事已高、居住较远等多方面原因,坚持每月以邮寄学习资料、送学上门等方式,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不间断。
该社区保证党员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教育全覆盖,让行动不便的党员同样接受党的教育。
今年6月,社区党委党员志愿者们来到蔡甸区侨亚养老院,与原社区卧病的80多岁老党员陈莉娟和孙云英一起过“支部主题党日”,在病房里挂起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佩戴党徽,诵读党章。病床上,陈莉娟掏出一个钱包递给罗斌说:“这个月党费还没交,我着急呀。作为党员,我活一天就要出一份力。”
罗斌说,虽然社区党委一直劝说外迁党员将关系迁入现居住地,但他们大多不愿迁出。对社区党组织的依恋,让党员们每次从城市的四面八方风雨无阻前来参加组织活动,令她感动。“把党的工作做到党员心坎上,社区党委存在一天,我们仍要努力,让每名党员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