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女孩陕北写生遇“真命天子”,差点当上生产队长
2017-10-09 22:33: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廖哲琳在陕北写生

长江网10月9日讯(记者 陈智)一个台湾年轻女孩,只身前往黄土高原深处的魏塔村,过了近4年,还遇见了“真命天子”……台湾女硕士廖哲琳以自身经历创作的《信天而游:台湾女孩在陕北下乡写生的日子》一书引发热议。日前,长江日报记者对身在台中老家的廖哲琳进行微信专访。

  廖哲琳初到陕北

  爱写生女孩买了本陕西旅游书就出发了

回想2011年刚从美国硕士毕业回到台湾,廖哲琳只觉得自己满腹空洞理论,生活却是一片空白。当了20多年“读书机器”的她做出了选择,买了一本陕西旅游书就出发了。

出于对国画艺术的向往,廖哲琳一到西安,便径直走进了陕西省国画院的大门,热情的门卫老李把她介绍给画家王潇。听闻这个台湾女孩爱写生,王潇不假思索地在她的口袋本上写下“安塞县楼坪乡魏塔村”,说那儿是连书上都没有的地方。

  一圈圈的馍馍山

流浪、画画,听来浪漫,廖哲琳却笑着告诉记者:“说实在的,流浪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传奇,我在陕北过得更像一个上班族。”平日里,房东准时“放饭”,除了画画,廖哲琳每天要打理的尽是生活最基本的吃喝拉撒。她自制小日历贴在墙上,每晚在小格子里写下2或3,记录当天画了几张画,就好比在自家“单位”里签了到,让她充实、踏实。

带动60岁房东也拿起画笔

“魏塔写生基地”年近60岁的房东蒋明放是廖哲琳最有默契的“战友”。每次廖哲琳在速写村民的时候,老蒋就会跟人家拉话、嗑瓜子,让她有足够的时间捕捉对象。画到后来,老蒋甚至能估算她画画的节奏,常常是画笔一落,他的话也刚好聊完。

  休息中的农妇

通过老蒋介绍,廖哲琳渐渐和村里人打成一片,从他们眼中不事生产、不结婚生子的“疯婆姨”,变成了有志奋斗的青年画家,还差点当上了魏塔村的生产队长。

也许是看到一波又一波的画家来魏塔采风,也有可能是因为看廖哲琳“画得生猛”,有一天老蒋竟也拿起画笔,在一张废弃的厚纸板上画出了人生第一幅画,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前来拜访的房地产老板觉得老蒋的画有意思,还给了他500块带走了一幅……廖哲琳说,老蒋的画就像是随口哼出的信天游,一切来得自然。

劳动是治疗现代人“文明病”的良方

“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

读+:在美国念完哲学硕士后找到薪资不错的工作,为什会突然“叛逆”萌生出走的想法?

廖哲琳:石鲁的画最终促成了这次旅行。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放下所有家产,只身一人去陕北,用汽船做筏自己渡河,用飞机壳做写生画具,把热血带到原本出世隐世的水墨画中……这才是年轻人该有的样子啊!我心生向往,由此促成陕北之行。

读+:是哪一个瞬间让你决定留在魏塔?又是什么力量让你不知不觉待了近4年?

廖哲琳:村里人口比较多,生活气息浓,我很喜欢有人情味地方,就听从内心一直待在了魏塔。

读+:后来又是因为什么而离开?

廖哲琳:我在那边一直画他们,而我能为他们做的事却非常少,我很惭愧。

记录下生猛直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女孩子爱美,而在陕北甚至不能常常洗澡,你怎么看待美?

廖哲琳:我觉得美是自然自在。魏塔的人和事都是自然中的自然,得把这样生猛直率又给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画下来。

读+:为什么你不是用文字、不是用田野调查,而是用写生的形式记录魏塔?

廖哲琳:写生让一切都变得更直接、更生动。

生命意义需要如农民般“开垦”

读+:你和先生是怎么认识的?两个人一起写生和一个人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廖哲琳:他是2014年到魏塔的。因为在网上看到我的画,他想来魏塔看看。我们的相遇很特别,他一来就看到我最丑的样子,所以跟他在一起让我非常自在,加上知己难得,认识不到一年我们就结婚了。

读+:你说你一直渴望探讨生命意义,你在魏塔的这几年有什么感悟?

廖哲琳:我慢慢发现人生意义这东西并不是靠“问”和“听”得来的,而是要像农民锄地一样不断“开垦”。

读+:你说去陕北是为了让自己不沾染 “文明病”,那你觉得什么是“治疗”文明病的良方?

廖哲琳:劳动是治疗现代人“文明病”的良方。我把画画当做一种锄地工作,天天干、年年干,就会觉得非常充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