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路路牌 记者黄莹 摄
长江网10月1日讯(长江日报 特派记者黄莹)长江日报直播8城“武汉路上的国庆节”系列报道9月30日聚焦南京市汉口路,在长江日报今日头条号上进行直播,引起网友关注。直播从南京大学校门口开始,眼尖的网友一下子认出来:“南大!”
南京大学校门口 记者黄莹 摄
国庆节前夕的南京汉口路,不少路段都插上了国旗,挂上了红灯笼,尤其是高校门口,节日气氛浓厚。9月30日下午3时,南京名校——力学小学门前,被接孩子的家长和私家车挤得水泄不通。路上不时经过拉着行李箱匆匆赶路的大学生。
力学小学门前挤得水泄不通 记者黄莹 摄
由于历史和文化保护的原因,汉口路很少有大规模的改造,最大的两次是早在1965年和1998年。2005年左右,汉口路周边的广州路等城市主干道严重拥堵,政府曾想拓宽汉口路以缓解交通压力,2008年的汉口路西延工程也通过了审批,但最终也只是在西段进行了部分改造。因此今天看到的汉口路主段,仍是一条闹中取静曲径通幽的两车道,在市中心显得格外另类而珍贵。
汉口西路比汉口路拓宽了不少 记者黄莹 摄
经改造后的汉口路西段承担了更多的交通功能,同时带动了南京老城的政治、文化中心等功能,向飞速发展的新兴城区河西辐射转移。而拒绝拓宽的汉口路东段,也在2012年作为历史特色街区进行了环境改造。在改造方案里,南京大学校内的建筑风格运用到了汉口路路边的文化围墙中,如红色檐口、灰色筒瓦、青砖厚墙等。古色古香的路牌,灵感则来自南大校园里的大礼堂,红底白字,旁边围以黑色花格。镶在青砖墙上,显得古朴别致。
南大门口的汉口路主路段很窄 记者黄莹 摄
记者沿路观察发现,近几年,汉口路的变化更多地隐藏在沿线青岛路、宁海路、苏州路等老社区里。一幢幢的被政府保护起来的民国公馆、别墅穿插其间,最新的房子也有十几二十年历史了,这里的居住氛围一点不冷清,生活气息反倒很浓厚。
社区新建的文化养老驿站 记者黄莹 摄
在汉口西路,73岁的当地居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近两年政府搞了不少民生工程,尤其是她所在的老城区,社区每天会给老年人提供餐食配送服务,6.5元一份,营养搭配均衡,方便又卫生,极受欢迎。还有社区新建的文化养老驿站,除了有传统的琴棋书画、影视戏曲、麻将娱乐外,还有老师专门教授老年人操作ATM机、智能手机、电脑上网、数字电视等。“我在汉口路住了一辈子,这里的街道看上去几十年都变化不大,但就是住得舒服。”王女士说。
漂亮别致的小店 记者黄莹 摄
汉口路周边不少老房子的一楼门面,这两年都渐渐变成了漂亮别致、风格各异的咖啡馆、餐吧、书吧、料理店,小有名气的如HOMM、中洲等,成了大学生和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周边居民告诉记者,很多已经搬到河西,在新区工作生活的年轻人,现在也喜欢回来老城区,逛逛心仪的小店,和朋友聚会过个周末。而开店者,有不少是周边高校毕业后自己创业的大学生。
漂亮别致的小店 记者黄莹 摄
在汉口路南大附近开了一家餐吧的小杨毕业才5年,她是江西人,大学学的英语专业,餐吧挣的钱虽然不如去外企多,但她倒是蛮享受目前的生活状态。“外面竞争太激烈了,我还是比较贪恋大学的氛围,每次一从嘈杂不堪、车水马龙的中山路拐进汉口路,感觉整个心就静下来了,时间都慢了下来。”
漂亮别致的小店 记者黄莹 摄
和其他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逐渐空心化不同,汉口路的老南京们虽然也在迁走和老去,但来自周边高校的新南京人却在不断涌入并扎根下来。看似百年不变的梧桐树荫和老旧建筑下,总有新鲜的血液在流淌。
南京市汉口路小传
南京城名副其实的“学院路”“名人路”
上世纪30年代,汉口是内地通商之枢,南京汉口路的命名就是因汉口这座城市而来。在南京有句俗话,“北有海淀区,南有汉口路”,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汉口路的风貌。随着80多年的历史发展,这条隐藏在南京核心地段的2公里道路,渐渐成为了著名学府和名流的聚集地,是南京城名副其实的“学院路”“名人路”。
分布在汉口路沿线的南京师范大学 记者黄莹 摄
汉口路东起中山路,西至西康路,北边是被称为“政府路”的省委机关所在地,南边是医院一条街。而汉口路则横穿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几所南京最著名的高校以及中小学,可以说是整个南京的文脉所在。沿线还分布着傅抱石、赛珍珠、拉贝等名人故居,以及一大片民国公馆区。
汉口路历经沧桑,代表了南京悠久的科教历史,体现出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
汉口路印象
傅抱石、赛珍珠、拉贝名人故居保存完好
有学者在汉口路的保护与更新的研究中写道,南京汉口路承载着南京的百年文脉,是南京市民集体记忆中的重要场所。宁静幽美的大学校园、校园中的小桥流水和雕梁画栋、周围永远熙熙攘攘的医院,都是人们记忆中相同的部分,它是个人生活中人们对于身份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本身就是市民们的集体记忆”,长期以来,南京汉口路上的各种构成要素和各种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位置关系,成为南京人心中的集体记忆。汉口路两旁成排的巨大悬铃木,掩映在茂密枝叶下的民国时期的小楼,不仅给去过汉口路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南京的城市象征。
南京汉口路上的多处名人故居至今保存完好。
傅抱石纪念馆 记者黄莹 摄
傅抱石纪念馆在南京汉口路132号,艺术大师傅抱石先生1963年开始在此居住,直至辞世。受清凉山和五台山山势的影响,这座二层小楼比周围街道高出约10米,外观古朴宁静,两边各有一条大路和一条小道可以到达小楼,前后都有小花园,建筑内部简约实用,设计精巧,目前作为展览馆,展示傅抱石先生的生平事迹。
女作家赛珍珠和她的丈夫约翰·布克在南京大学任教期间居住在此,她在这栋小楼中写出了《放逐》和《大地》等著名作品。赛珍珠故居坐西朝东,建筑入口处抬高,立面左右对称,使用瘦长型的方形长窗,二层的阳台用砖砌体做出几何形的镂空花纹,下面用立柱支撑,具有鲜明的西式风格。
拉贝故居在南京大学南园校区内,建于20世纪初,是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的故居,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收容难民的安全区之一,现在是南京大学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修复后的拉贝故居焕然一新,建筑外观和内部格局基本保持原样,外观采用具有历史感的青砖配上白色的门窗,显得异常纯净。
网友回忆汉口路
从东到西,人行道上铺满了书
上世纪90年代,汉口路改造前,那时没那么多车,从东到西,人行道上铺满了书,都是旧书摊。过了南大大门,偶尔有几个小吃铺子卖着砂锅、鸭血粉丝、回卤干、茶叶蛋等。其他地方,也都是旧书。
到了双休日,这条街,除了让车辆通过的路面,其他都被书占了。大部分书,是竖着垒起来的,也有一些书是平铺的。书后面的定价,大部分被刮去,重新用笔写了标价。即使这样,你还是可以跟老板讨价还价。江南雨水多,不管这些书怎么用雨篷盖着,几场雨后,旧书或沾着泥巴,或霉迹斑斑。这个时候,是纯天然打折季了。砍个1/4价格,或买一赠一就此发生。
冬日的阳光偶尔从法国梧桐的枝干间洒到路边的小桌子上,炉灶上放了5~6只砂锅,两块钱的砂锅放了香肠、回卤干、鸡蛋,上面淋上一把香菜,北风肆无忌惮地从路边卷起,而我就着一本旧书,人窝在棉袄中,贪婪地吃着面前的砂锅。(李旻)
预告
10月1日,长江日报直播8城“武汉路上的国庆节”将聚焦洛阳市,打开长江日报今日头条号即可观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