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江网讯(长江日报记者 耿愿)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等单位参与摄制出品,武汉广播电视台参与策划制作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海棠依旧》,荣获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电视剧艺术再现了周恩来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辞世期间的工作、生活历程,反映了他为党、为人民、为新中国鞠躬尽瘁和无私奉献的人生。29日,该剧制片人之一、编剧张法纯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专访。
创作剧本时常含着泪水
从2010年秋天开始筹划,花了三年多的时间,张法纯完成剧本的创作。他说,7年前,他在创作《延安锄奸》《江南锄奸》等电视剧时,就接触到不少关于周恩来总理早期生活的史料。后来,他看到周总理侄女周秉德的《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以前我们更多的是从工作方面了解周总理,而那本书却在反映他的生活”。看完这本书,张法纯的创作激情瞬间被点燃了,“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创作一部有别于传统视角的作品向周总理致敬”。
十几年来,张法纯一直致力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他认为这个时代仍需要这样一部作品所传达的精神。“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能够照亮历史与现实。创作这部作品就是想提醒更多的人不忘初心,传承公仆精神。”张法纯说,现在回想起来,写到周总理的晚年时,常常含着泪水,“他将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中国人民”。
翻阅的资料可以堆成小山
从剧本创作到最终播出,《海棠依旧》前前后后历经六年,过程绝非一帆风顺。“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很漫长,从浩瀚的资料中获取创作剧本所需要的细节,不夸张地说,把这些书籍和资料堆在一起,都可以垒成一座小山了”。
制作一部电视剧并不容易,其中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张法纯最终坚持了下来。“影视剧创作除了要讲经济效益,更应该注重社会效益。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一个编剧,创作影视艺术作品要从良心出发,不能随波逐流。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我选择沉下心来,用六年的功夫来打造这部作品”。
创新手法打动观众
在张法纯看来,《海棠依旧》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是对这一创作形式的肯定。“在创作时,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要接地气,让老百姓看得懂。”不同于传统的编年体式重大题材传记作品,该剧并未过多着墨于周恩来身处的那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是对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用细节打动人,“这部剧之所以老百姓爱看,是因为它在题材上更深入生活,不仅描述了总理的工作,还呈现了他与亲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剧中这样的细节比比皆是。比如周总理病重的时候,几乎是用超人的毅力在隐忍,病痛难捱时,他就让身边的人放长征组歌。“我们就是想用这些真实细节,来展现周总理不平凡的一生”。
文艺评论家李准也曾评价道,该剧的成功之处,就是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方式上做出了新的探索、新的创造,“它采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西花厅作为叙事的一个中转点,用‘海棠依旧’这样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视角,把国事和家事融为一体,用周恩来的情感波澜来解构整个故事,这一点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