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中美在工作间隙。(记者 梅涛 摄)
湖北日报讯(记者 江卉 通讯员 洪杰雄)
80后姑娘玩转火焰“刺绣”
扎个马尾辫、穿条小花裙,男将扎堆的焊工班里来了个小姑娘。
9月14日,中铁科工集团九桥公司,车间里焊花飞溅,老师傅们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王中美的情景,感慨地说:“小丫头不简单,竟干成了首席焊工!”
当初,“80后”王中美选择焊工,同学劝她换个轻松点的岗位,工友打赌“她呆不了几天”……
她偏不信邪,一头扎进车间。没想到,上班第一天,就吃了大亏。“没听师傅的话,对弧光好奇,多看了几眼。到了晚上,眼睛肿得睁不开,脸上脱了一层皮。”
没多久,同来的几名女工都转行了。她却越干越起劲,“早也练、晚也练,连晚上做梦,都是师傅教的一招一式。”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2005年,在世界第一高桥沪蓉西高速公路四渡河大桥建设中,一群老焊工们被拉索吊耳的焊接难住了:工位小、焊点多、质量要求高,稍有不慎就要返工。
“我来试试!”王中美屏住呼吸,手握焊枪投入工作。经检验,她焊接的焊缝均一次性合格,从此一战成名。
监理眼中的“免检产品”
“合格率达99%,了不起!”在驻厂代表和监理们眼中,王中美班组的焊接成品是“免检产品”。
如何做到的?“没有捷径,唯有认真,要一次比一次好。”王中美说。
焊缝是钢桥的生命,焊接工作至关重要。九桥公司先后参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西部通道香港后海湾大桥等重大工程建设。在试验中,她发现许多焊接点位于“犄角旮旯”,焊工要么进不去,进去了也伸展不开,难以焊好。“能否在外面焊,再让铁水充盈焊缝?”一番试验后,方法可行,效率提高50%。这一方法被命名为“王中美焊接工法”,在全公司推广。
从事焊工16年,王中美大胆创新,多项焊接工艺填补国内空白,取得创新成果17项。
2009年、2011年,她连续两次摘取公司技能大赛电焊工桂冠;2012年、2015年评为集团第三届、第四届“首席电焊工”。
接过父亲的焊枪,“做到极致”
不怕难不怕苦的王中美,也有被难住的时候。
那年,九桥公司承建的宁波庆丰大桥工期将至,任务未完,急需驰援。王中美得知后,主动请缨。当天下午,她带着“女子电焊突击队”兴冲冲赶往现场。“到了工地,姐妹们都蒙了!”王中美回忆,正值盛夏,密闭的钢箱梁里温度高达60多摄氏度。为避开高温,工作时间从下午4点到第二天凌晨,现场又热又闷又黑,不到3分钟,全身要湿透”。“再苦再难,也不能放弃!”几天干下来,王中美和好几名队员都病了,上午到医院挂吊瓶,下午上工地接着干。最后几天,她和队员们常常连续工作28个小时。“因为喜爱,才能拿出豁出去的劲头。”王中美说,父亲当焊工40年,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爱上这一行。“尽管父亲已经离世,我会永远像父亲期待的那样,把电焊烧好,做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