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佳峰 摄
长江网9月22日讯(长江日报记者杨佳峰 通讯员侯庆 杨科)进非遗研培班,用非遗传统技艺实现创业。9月22日,文化部组织全国30家媒体来汉聚焦武汉高校非物质文化研培班,关注非遗传承人群接轨市场实现非遗的有效传承。
长江日报记者昨日见到了武汉纺织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汉绣研修班毕业的方依依,她近期接到一个订制女式斗篷的订单,短短一天时间,与客户边交流边绘设计图,真丝里衬、留香绉、凤凰、江水海牙等等传统文化风情元素便点缀在“斗篷”上,让客户喜不自胜。方依依告诉记者,衣服上的凤凰图案将用汉绣制作,江水海牙图案则用丝线制作,而汉绣技艺则是刚刚学到手的民间绝活。这件女式斗篷的售价在8000元左右。
今年26岁的方依依毕业于武汉纺织大学,在学生时代便创办了“方依依服装艺术工作室”,如今在武汉已经拥有一家直营店和四家加盟店,每月制作销售中式服装90套,让汉绣等传统技艺进入服装、挂包、围巾等等日常生活生活用品上,众多非遗元素成为她产品上最大的卖点,并因此而获益多多。
武汉纺织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叶洪光博士介绍,该中心像方依依这样的通过培训在非遗方面进行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学员还有很多,该中心2016年到2017年承办了两次非遗传承人群研培班,先后培养了88名非遗传承人群和从业者,他们学习内容涉及汉绣、红安绣活、阳新布贴、大冶刺绣、荆州民间刺绣、神农架刺绣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非遗项目的学习。
据悉,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启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湖北是文化部非遗培训的四个试点省份之一,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成为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单位。中南民族大学举办了普及培训班和研修班共4期,培训学员220余人。
前来采访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熊峰表示,通过参观体验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所在,觉得非遗与市场接轨才成正真实现传承。央广通过视频、广播等形式报道武汉的典型经验。
据悉,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湖北行持续一周,其间将赴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宜昌、仙桃等地实地体验报道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略湖北“非遗”瑰宝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