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9月13日讯(长江日报记者姚传龙 通讯员徐韬剑)9月13日中午12点30分,杨家河派出所内,当班民警利用午休时间,打开电脑,阅读有关犯罪地理学方面的论文专著。
杨家河派出所隶属于武汉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辖区从江汉一桥至陈家墩汉江两岸,岸线长25公里,包含汉江江滩公园。作为城市休闲的重要场所,两岸汉江江滩公园长约20公里,日均参观人数超过1万人。
汉江江滩公园进出通道多,出门就是沿河大道,便利的交通和熙攘的人群便于犯罪分子逃匿,加之人流量大,安保工作一直是杨家河派出所关注的重点。然而,派出所内仅有民警17人,纵然有巡逻车,民警一天的巡逻步数还是超过15000步。
“现在技术手段升级了,视频监控增多了,但民警到现场巡逻依然有重要作用。”杨家河派出所所长王斌说,除了向内用力,将尽可能多的警力摆在路面,同时和水务部门、江滩管理部门联合巡逻外,派出所也有意地将犯罪地理学的概念引入到执勤巡逻中。
所谓犯罪地理学,主要研究犯罪现象的空间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通过研究犯罪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联系,揭示犯罪空间差异的规律性,为预防、控制犯罪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杨家河派出所民警依据实际经验与论文学习,总结出了四处防控重点区域:一是离街道拐角较近的位置,这些地方违法人员案前可躲避警戒,案后可很快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二是车流、人流量大的出入口,便于犯罪分子离开;三是位于两盏街灯之间、距街灯较远处,便于罪犯隐身、窥探;四是稠密的树林,罪犯可用于藏身、策划、观察、中转。
“理论指导实践确实有效。”王斌称,2017年,民警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防控重点区域,辖区刑事警情压降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