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支付融入柴米油盐 武汉菜场六成摊位能扫码支付
2017-08-07 09:59:00 来源: 长江网-武汉晚报

园林路农贸市场内一位顾客正在扫二维码付款买菜

昨天早上7点多,家住中南一路的黄爹爹戴上草帽,拿着小推车,准备趁早上凉快去小东门菜场买菜。临出门前,婆婆特意嘱咐他把零钱装好。他笑道:“带了手机就可以了。”原来,今年过年刚学会抢微信红包的黄爹爹,发现不少卖菜摊主开始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收款了,他最近也赶快“补习”了用手机支付买菜这个生活技能。武汉晚报记者近日走访武汉多个菜场,发现可使用手机支付的菜摊至少达到六成以上。

  菜场大部分摊位有支付二维码

鑫三飞集贸市场、小东门生鲜市场、后湖生鲜菜市场,这些都是武汉市人气较旺的菜场,记者近日分别实地探访了一番,发现不少有趣的事。

鑫三飞集贸市场

8月3日早上8点多,记者来到友谊大道秦园居旁边的“鑫三飞集贸市场”,来此买菜的以周边老社区居民为主,菜摊集中在二楼。一上楼,映入眼帘的是猪肉、卤菜和各种调料的摊位,这些摊位都是一个一个小门面,几乎每个门口和墙上都贴有收款二维码。

菜场的中央大厅多为蔬菜摊,一个挨着一个,没有地方贴二维码,不少菜贩都直接把印有二维码的牌子用绳子挂在横梁上,风一吹,蓝色或绿色的牌子随风飘啊飘,顾客用手机扫描时必须快又准,有的市民动作慢了,不得不举着手机晃动着身子跟着来回扫,画面颇为喜感。

小东门生鲜市场

这也是位于武昌中心城区的一座重要菜场。4日和6日早上,记者连续两天前往这里,一进去人声鼎沸,非常热闹,不仅摊位上挂着二维码,菜场空中也挂着支付宝的宣传标识牌,上面写着“改变,因我而来”。

一眼望过去,绝大多数的摊位二维码是统一印制的,也有一些商户自己印制,收款二维码主要以支付宝和微信两种方式为主。菜场摊位中,包括肉、鸡蛋、豆制品、水产冷冻食品,还有糕点和粉面熟食等摊位,几乎都可以用手机支付,蔬菜摊位绝大部分可以手机支付。

据现场不完全计算,菜场六至七成的摊位实现了手机支付。

  手机“买菜”的多是中青年

武汉市工商局市场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市全市共有各种专业市场617家,其中,为市民提供蔬菜鱼肉的农贸市场有422家。有多少经营户在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目前还没有一个很精确的数字。从他本人平时检查农贸市场情况来看,初步估计,起码有一半以上农贸市场及摊主在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以解放南路集贸市场为例,大约有八成以上的摊主,接受手机支付。

菜摊都贴了二维码,那么有多少市民用手机扫码付钱呢?记者连续三天在三个菜场观察,发现使用手机付款的还是以年轻人和中年人居多,60后~90后是主力,六七十岁的老年人较少,但也有个别尝鲜者,比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黄爹爹。

今年过年,子女帮黄爹爹把老人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并开通了微信。在家族微信群里,孙子孙女教会了他“抢红包”。随着红包越抢越多,黄爹爹微信里也攒了100多元钱。“这些钱么办咧?怎么花出去啊?”一问孙子,孙子说可以网上购物,还帮他下载了“京东”,直接送货上门,货到付款。从此,黄爹爹学会了“网购”,这半年家里的卫生纸都是他在网上买的。黄爹爹说,他本来也一直带零钱买菜,但有一天他买肉钱不够,还差5元,摊主就跟他说可以刷微信,于是黄爹爹又叫摊主教会了他扫二维码付款。“现在多一种办法付钱,还是感觉蛮先进的。”

记者采访多名摊主,他们都反映,手机支付以年轻人为主,虽然用手机支付的没有超市顾客多,但逐渐在普及。在鑫三飞市场一家卖卤牛肉的摊位,曹先生和同伴买了66元的牛肚,使用支付宝付钱,“我们现在出门很少带钱了,包括买菜。”作为89后的曹先生笑着说,如果老板没有支付宝或微信,他们一般就不在这一家买。

鑫三飞的一位蔬菜摊贩说,她每天可以遇到1到2位老年人用手机付钱。她笑着说:“全是爹爹用,还没有碰到婆婆用手机付钱的。”

记者也留意到,菜场所处的位置和手机支付的普及率也有关,一般位于新小区附近的菜场,年轻人较多,手机支付使用率较高,一些老城区的菜场,由于老年顾客较多,手机支付者相对较少。但相同点在于,使用手机支付的人数都在增加。

不用者:担心被骗或点错了

关于手机支付,年轻人态度基本支持,多数老年人还是持观望态度,他们比较担心的理由是“不会用”“怕被骗”“眼睛不好,看不见怕点错了”“用的是存折,没有银行卡不能绑定”等。

记者在后湖生鲜市场遇到一位60多岁的婆婆,她说,一般去超市会用手机支付,除了支付宝和微信,他们中不少人还使用翼支付,特别是有优惠活动的时候。“买菜我们现在还是带零钱,因为有时候可以把‘零头’抹掉。”在小东门菜场,40岁的顾女士买番茄,共3.2元,她直接扫码付款。“去哪儿都习惯手机支付了,买菜不用带零钱,而且也不用拿一堆找的零钱回家,还不用担心收到假钱。”

菜贩受益:减少找零的麻烦

采访中,大部分摊主喜欢顾客用手机支付。鑫三飞市场卖卤肉的摊主薛老板说:“之前有一位顾客来买牛肉,结果我没有支付宝,他没买就走了,我马上就去申请了。去年菜场只有三四户用支付宝,今年上半年几乎都普及了。” 她说,卖熟食这一行,用手机收钱,比较卫生。

小东门菜场的摊主朱师傅说,他们申请了二维码,相关公司印好后直接寄给他们的。用手机收钱还有个好处,不用担心收到假钱,减少找零的麻烦,而且“零头”也不用抹掉,虽然每次一两角钱不多,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收入。

他还说,原来卖菜,每天收到非常多的“分子钱”,五角、一元的硬币,“零分子要用一个小号的桶装,一天可以装满,下午回去数钱都要数半个多小时,不仅重,而且还特别麻烦。现在,零钱量明显减少了。”同时,他还提到一个好处,万一钱收错了,一查交易记录,一目了然,减少了扯皮拉筋的事。

扫码前找准摊位二维码

武汉市工商局市场处有关人士称:工商部门对于目前这种手机支付方式,采取的是“支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但不会强制要求。

关于老年人担心的“受骗”“误操作”问题,黄爹爹的子女就想了个办法,定期往他微信里转钱或发红包,每次金额不多,即便万一点错了,损失也不会太多。

另外,还有年轻市民向记者“传授”他们的手机支付经验:因为菜场摊位多,二维码也多,摊位之间挨得又近。老年人扫码前最好多问一句,问清楚哪个二维码是摊主的,以免扫错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输入金额时,一定要看清楚再确认;扫码支付后,主动和摊主确认一下,对方是否收到钱,然后再离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