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公司机电部对地铁循礼门站超长手扶电梯进行电梯维保
武汉市博源纸塑彩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线
市民之家质监窗口人员为企业提供高质量服务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
2017年,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我市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的关键之年。可以说,从理念、战略到措施的各个层次,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各个层面,质量提升工作都有了最为清晰的遵循。
“要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均有这样的表示。
今年,我市质监部门将继续探索高新技术企业质量提升新路径,进一步发挥质量提升示范区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围绕武汉支柱产业、优势行业、主打产品,组织开展质量状况调查,一个行业一个行业摸底,找准问题,抓出成效,形成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及产业发展建议,引导质量提升行动早见成效、走向深入。
质量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强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质量”定位于经济发展的关键位置。多次强调“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质量工作越来越重视,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质量工作做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部署。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质量”成为高频词:“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出现的频率之高,前所未有。在全文五千字的会议公报中,“质量”一词出现了14次。每一句表述,都是厚厚实实的“干货”,都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中央经济工作上强调,质量工作必须动真格,要求有关部门要用心抓,一个一个行业抓。
毫无疑问,质量工作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质量被视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定位之高,前所未有。
2016年底召开的湖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落实中央要求,要把主要精力投向创新、质量和品牌建设;要提升品质驱动,建设质量强省,推动供给体系向中高端转变。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不断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品质革命特别重要。要实施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工程”,有意识地支持和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担当标兵引领全市工业升级发展,把武汉质量、武汉标准、武汉品牌打造成武汉最靓丽的“名片”。
质量为何如此之重要?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政研室俞进明说,质量渗透我们的生产生活,嵌入我们的衣食住行,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济学上把消费、投资和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而质量又与“三驾马车”密切相关。从消费看,质量是释放消费潜力的关键因素;从投资看,质量是影响投入产出的关键因素;从出口看,质量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提升、“三名工程”、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等战略意图,质监部门将在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质量监督等方面主动配合,提供精准服务;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破除行政壁垒和利益藩篱,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服务新业态、服务创业创新、服务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全市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中,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技术优势,释放巨大潜力。
谈起质量提升,市政协委员、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沙京一连用了三个“非常”重要。他说,无论传统制造业还是现代、创新的制造业,都需要质量提升,因为质量不断提升,才能引导企业从满足“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的集约和质量效益型发展。“长飞”从1992年试投产开始,就十分重视质量。现在,国际上所有重要的奖项“长飞”都拿到了,2014年获得武汉市质量奖、2015年获长江质量奖、2016年获中国质量奖入围奖。没有多年的质量控制、质量标准、质量意识的话,不可能用三年时间,获得了市、省、国家级的质量奖。
提高供给质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
“供给侧改革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方福前表示,短期来看,可以通过税费改革、产品推介,引导消费者把更多的消费需求留在国内;长远来看,则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等创新激励机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职业精神培养,为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厚植土壤。
近年来,从马桶盖到化妆品,境外购物一度火爆。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游客每年在境外消费超过万亿元,消费外流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专家学者们表示,质量提升行动是主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快推进实体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一些消费品领域,民众偏爱海外产品,吸引购买的主要因素便是质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赵剑波说,推动供给侧改革,化解产能过剩,实现消费升级,焦点便在于质量提升。质量提升成为推动供给侧改革与消费升级的着力点。
赵剑波说,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深度调整的过程,质量提升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是产业升级发展的重点,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动力。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既要通过创新驱动,还要通过质量提升。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切忌急功近利,惟有始终坚持消费者立场,让创新精神茁壮生长并获得激励,通过把质量创新、工匠精神作为质量提升的动力,把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作为质量提升的基础,“中国制造”才能从低端迈向中高端。惟有坚持“精品工业”路线,以消费需求为先不断创新供给,以质量促进为命铸就中国制造之魂,才能够落实“三个转变”,“中国品牌”才能真正赢得国内高端消费者的认可。质量提升工程将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供给侧改革,乃至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专家陈东琪认为,当前供需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需求结构不断升级,但是供给结构还是原来的模式,原来的惯性,跟不上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改革,就是要通过供给侧这一边的体制机制创新,让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需求,从而提高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
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不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质量的提升。市政协委员、武汉新特光电集团董事长陈义红说,只有优质的供给才能适应需求,而优质的供给来源于质量提升。用质量提升助推供给侧改革,应当降低质量提升成本,要通过制度设计,加快结构调整,解决“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好”的问题。
质量提升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
“质量提升决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败。”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最终就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常务委员黄维礼说,只有创新消费品,增加优质产品的有效供给,建立多元化的供给体系,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国际扫客”的回流。要对质量工作心怀敬畏,只有共同的“质量”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才能让质量成为信仰,形成人人关心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委员、武汉新特光电集团董事长陈义红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向质量提升方面优化,质量好产品好附加值高的要增加供应,粗制滥造、淘汰的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要减少,才能生产出好产品,向适应这方面结构调整,总的来说,应该以市场的提升为导向来进行质量提升、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质量之间,不只单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而是‘互通’、‘共舞’的关系,只有合着一个节拍‘共舞’,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层面。”市政协委员、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沙京说,改革以后,有些低端的产品淘汰掉,朝阳产业进来以后,原有的质量标准不适合了,质量标准也要创新,制定新的质量标准。新的产品出来,标准没有跟上来,标准跟上了质量才能提升,这是相辅相成的,不是孤立的,是紧紧捆绑在一起,质量一定要和项目“共舞”,产品和技术要“共舞”。
“没有增长质量的提高,经济供给侧改革将难以成功。”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官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的经济增长,质量都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消费结构最大的变化,便是超过1亿中产阶级的产生。这一庞大的消费人群,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从日本的马桶、书包,到美国的苹果手机,再到德国的宝马、奔驰,但凡高质量的产品都极受推崇。这些现象充分表明,中国的高质量消费人群凭借其强大的消费能力,正在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这也说明,中国经济并不缺乏强大的有效需求,而是缺乏高质量产品的供给。
质量提升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国务院参事张纲认为,我国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在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提升质量已经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通过坚定不移地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中国质量”一定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能。
“质量已由过去的‘面子’发展到‘里子’,现在可以说,质量提升是武汉产业结构优化的新引擎。”市人大常委、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市质量协会会长项明武认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提升质量的外在动力。但这远远不够,因为今天的市场是一个慢进则退的市场,企业想要长期健康、良性地发展,必须依靠全新的质量观和质量战略进行推动。
项明武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必须抓住质量这个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创新政府质量监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促进质量提档升级,为建成质量强市奠定坚实基础,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加油助力。
项明武认为,当前,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经济学上讲,经济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合体,产业结构是其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必须以质量提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产业间、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其核心就是要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在稳增长中提高质量和效益。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推动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要善于从质量的角度思考问题、破解难题。比如,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引领、检测服务、质量诊断、品牌扶持、诚信引导等措施,为各类科技园、孵化器、创客空间等提供全生命周期质量技术支持,使更多的市场主体生得出、长得好。作为质量主管部门,质监部门最大的特点是“靠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拥有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职能手段,在推进“双创”方面独具优势、大有可为。
实施“三名工程”提高武汉质量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不断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武汉制造业发达,大力推动品质革命特别重要。要实施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工程”,有意识地支持和培育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担当标兵引领全市工业升级发展,把武汉质量、武汉标准、武汉品牌打造成武汉最靓丽的“名片”。
市质监局负责人表示,全市质监系统要全力担当,勇当质量发展“突击队”。党中央、国务院、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对质量工作的新论断、新要求,是向全社会作出的质量动员,更是向质监部门发出的伟大号令。今年,全市质监系统将会同相关部门,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下最大气力一个一个行业抓全面提高质量和品牌建设。
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武汉质量,为实施“三名工程”构筑质量基础。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发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加强全面质量管理。组织质量状况调查和技术攻关,找准行业质量通病和短板,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措施,促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质量提升。深入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具有独特优势、质量竞争力强的“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遏制以降低质量为代价的恶性竞争。全面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任务,争取今年四季度通过国家验收。
坚持国际眼光,树立武汉标准,为实施“三名工程”提供标准支撑。围绕重点产品和服务,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开展标准比对工作。在全面推行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的基础上,发布重点行业企业标准排行榜,促进企业主动实施高标准,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争取申报获批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创新标准化体制机制、优化“武汉标准”体系、实施“标准化+”行动,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改革经验。
发展检测认证,培育武汉品牌,为实施“三名工程”增加信誉保障。整合地区资源,大力推进国家级检测认证机构建设,构建与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检测认证服务体系,为武汉产品、武汉品牌就近提供第三方检测认证服务。争取今年上半年正式获批建设国家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武汉),努力把武汉打造为我国中部检测认证服务业中心。制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培育试点、品牌价值评价和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推动武汉产品向武汉品牌转变,让更多的武汉产品、武汉品牌走向市场、走向世界。